第A02版:
      

王明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荣霞

一曲《我像雪花天上来》宛转悠扬;《我爱你中国》更是如同天籁之音,强弱自如,舒展大方,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这美妙的乐声,就是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啸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明磊演奏的。啸乐,俗称口哨音乐,它不用借助任何器具,转调容易,音域较宽,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表现力。啸乐不仅仅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技艺流传了很久,还入选了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王明磊介绍,关于啸乐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诗经》云:“其歌也啸”。魏晋时期是啸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以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和魏晋隐士孙登等为代表的啸乐大师。为了推广和传承啸乐,王明磊做了大量的工作,2004年,王明磊和全国20多名口哨爱好者齐聚新乡,共同见证了首届中国口哨大赛成功举办的盛况。截至目前,全国知名的啸乐演奏者达300多人。

王明磊不仅致力于啸乐的发扬光大,他还把大量精力用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工作。他多方奔走,走访传承人和老艺人,拍摄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他担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培训班主讲师,并著有《新乡蝉塑》《新乡面塑》《新乡猫头鞋》等多篇艺术论文。

说到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说,要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成立多家数字展示馆,通过数字网络技术对项目进行传播推广。要系统梳理我市传统工艺资源,建立我市传统工艺名录,加快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加大传统工艺传承人群培养力度,不断壮大传承队伍。

传承艺术、弘扬文化,关键在人。正是因为有众多像王明磊这样的守望者、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才得以发扬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