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殿芳)记者昨日从市扶贫办了解到,我市已经对527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行政村实现了企业结对帮扶全覆盖,全市民营企业累计参与精准扶贫行动552个,投入金额2.03亿元,帮扶覆盖贫困人口47883人,进一步提升了帮扶工作影响力。
去年以来,我市各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产业扶贫工作有声有色,实现了互利双赢。河南宏达集团租赁农户土地,种植速生杨,涉及2000余户农民,累计种植面积4000余亩,带动周边建立木材加工厂80多家,每家木材加工厂可带动30余名滩区群众就业,每名工人年收入2.5万元左右,共带动2400余名滩区群众就近就业,每年为滩区群众增加收入7000多万元。随着公司和木材加工厂的发展,又拉动了运输业、包装业的发展。
就业帮扶提升了造血功能,推动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延津县延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大专院校长期建立技术合作,培训适合中药材种植和收储的新型专业化农民,使更多的贫困户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种植中药材2万亩,增加了贫困户收入。该合作社累计举办培训6期,共培训贫困户400余人。
针对有的贫困村教育设施、饮水工程落后等问题,各家企业积极开展公益捐赠活动,对贫困村雪中送炭。新乡王氏集团主动与凤泉区西同古村结对帮扶,在了解到该村饮用水水网老化、饮用水安全没有保障时,王氏集团拿出20万元用于饮用水改造工程建设。河南宝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捐资8000万元建设宝泉花园社区,规划建设18栋现代化居民楼,配套学校、幼儿园、养老院、超市等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已竣工并入住104户。下山的村民或在景区就业,或从事旅游服务,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好致富,为全市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