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剖永剖”普遍惯例
市妇幼保健院圆孕妈妈顺产梦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对于33岁的祁女士而言,再次孕育生命的心情格外复杂。2016年首次怀孕,因胎儿发育不良无奈引产;2017年第二次怀孕时,未经过充分试产便接受了剖宫产手术。这两次不愉快的经历,在她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因此,当今年再度迎来新生命时,祁女士毅然选择了市妇幼保健院。入住该院产一科后,她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医生吐露了想顺产的强烈愿望。尽管“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曾是医学界的普遍惯例,但产一科团队并未简单沿用普遍惯例。副主任范瑞华和主管医生李伟高度重视祁女士的诉求,为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与检查。经过严谨的分析,团队初步判断她具备“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条件。
10月29日上午,院党委书记、市危重孕产妇救治领域权威专家郝利霞来到祁女士床前查房。郝利霞充分肯定了祁女士坚持顺产的勇气,并叮嘱产一科团队:“要在确保母亲安全万无一失的前提下,全力帮助祁女士实现顺产愿望。”郝利霞的亲切关怀与专业定调,如同一颗“定盘星”,让祁女士倍感温暖,极大地增强了她顺产的信心。
当日上午9时,分娩进程正式开启。祁女士出现规律宫缩后,被迅速送入产房。产房主任、护士长、值班医生及助产士全程在她身边温柔守护,给予她细致的指导与莫大的精神支持。整个产程进展顺利,宫口顺利开全。中午12时40分,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哭声划破产房的宁静——祁女士成功自然分娩,母子平安!那一刻,祁女士激动不已,恍如梦境:“真的像做梦一样,我居然真的做到了,头胎剖,二胎还能顺产。”
回到病房后,祁女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反复向护士长于利华表达谢意:“是你们精湛的技术和无微不至的陪伴,驱散了我心中的恐惧,让我拥有了这次完美的分娩体验。”她更希望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所有与她情况相似的人,传递这份希望与信心:头胎剖宫产,二胎顺产并非遥不可及的梦。
祁女士的成功案例,正是市妇幼保健院强大孕产安全保障体系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市唯一独立设置的妇产专科重症医学平台,医院为应对各类急危重症构建了坚实的“安全网”。
高效的管理体系:实行科主任(三线)24小时值班制,确保急危重症抢救第一时间响应;常态化开展急救演练,确保团队时刻保持临战状态。
优化的科室布局:重症医学科紧挨着输血科、检验科及产房,形成抢救“黄金圈”,实现快速取血、即时送检,为抢救生命争分夺秒。
“无缝衔接”的团队协作:产科、儿科、麻醉科医生常驻产房,并创新设置产房内的“即刻手术间”。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立即就地实施手术,数分钟内娩出胎儿,实现了从待产、分娩到应急抢救的“无缝衔接”守护。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郝利霞所引领的全市孕产妇安全网络建设。作为省产科质控专家、市危重孕产妇救治及死亡评审专家组组长,她不仅牵头制订了全市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更亲自率队将优质资源与先进理念下沉至各县级救治中心及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手把手、面对面”的精准指导,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高效运转的生命守护网。
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奋战,彰显了市妇幼保健院守护孕产妇安全、迎接新生命降临的决心与担当。这里不仅是孕产技术的高地,更是充满温情与希望的生命港湾。
(乔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