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高效能治理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党建引领的城市社区智慧化全科网格治理机制建设
张力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传统社区治理面临资源分散、响应滞后、参与不足等挑战。高效能治理要求基层治理体系更具系统性、协同性和智能化。在此背景下,党建引领的城市社区智慧化全科网格治理机制应运而生。该机制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网格化为载体,推动治理资源整合、服务流程再造与治理效能提升,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党建引领的城市社区智慧化全科网格治理机制的内在逻辑
该机制的构建基于“价值—制度—技术—社会”四重逻辑的深度融合与系统重构。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党建引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居民需求作为治理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党的群众路线嵌入治理全过程,确保治理服务于人民利益,实现秩序与活力的平衡。二是多元协同与权责优化的制度逻辑。现代社区治理主体多元、诉求多样、资源分散,需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协同治理格局。党建引领通过“大党委”机制、联席会议制度等,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市场与社会资源,形成“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协同、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治理框架。三是数据驱动与精准治理的技术逻辑。数字技术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通过构建“一网统管”智慧治理平台,整合政务数据、物联数据与社会行为数据,实现治理精准化、智能化与可视化,推动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型。四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的社会逻辑。社区治理本质是构建社会共同体。党建引领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居民参与意识、搭建协商平台凝聚共识。智慧平台则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多方主体互动协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二、党建引领的城市社区智慧化全科网格治理机制的实践路径——基于新乡市忆星社区的探索
新乡市忆星社区通过组织重构、技术赋能与流程优化,实现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一是构建“大党委”工作机制,强化组织协同。社区构建“1+6+N”组织架构,即一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个小区党群之家和N个志愿服务队,形成覆盖全域的党建服务网络。通过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单”管理,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提升服务响应效率。二是推行“多网合一”全科网格,实现精细化治理。该社区将0.44平方公里划分为9个基础网格,实施心理医生、调解员、民警、律师、网格员“五员入格”,每个网格配备专业力量;通过网格党支部与红色物业党支部“双核驱动”,联动业主、自治组织、市场与行政力量,形成“双核+多元”矛盾协调机制。三是打造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该社区构建“线上平台+线下终端”协同服务体系,依托“e岗通”实现5分钟诉求响应。智能安防、微厅办税、时间银行等应用场景提升服务便捷性与精准度,推动治理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
三、党建引领的城市社区智慧化全科网格治理机制的推进策略
为进一步发挥治理效能,需持续优化以下路径。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构建高效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应强化政治与服务功能双向赋能,推动党建与治理深度融合;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渠道,明确权责清单,构建“五治融合”协同框架。二是优化全科网格,推动治理力量下沉。科学划分网格,推动人、财、物、权等资源向网格倾斜,构建“专业+多元”的网格队伍;建立“双核驱动+多元协同”矛盾化解机制,实现治理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型。三是深化智慧赋能,打造融合治理空间。构建“一网统管”智慧治理中枢,推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强化物联网与公共服务融合,实现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并建立数据分级授权与隐私保护机制。四是推动权责优化,保障治理长效运行。推进“条块结合”权责配置改革,赋予社区更多治理自主权;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路径,提升专业能力与职业认同;建立居民满意度导向的考核机制,倒逼治理效能提升。
党建引领的城市社区智慧化全科网格治理机制,是价值、制度、技术与社会逻辑协同作用的结果,实现治理资源从分散到整合、治理方式从粗放到精细、治理主体从单一到多元的系统转变。新乡市忆星社区的实践表明该机制具有较强操作性及推广价值,未来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全面形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中共新乡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