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丽之辨与赓扬美学精神的范式建构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杨淼绘画作品的启示意义
三人行杨淼作
朱佳佳
滔滔江水奔流去,浮华沉却千年宕。
历史的脚步铿锵有力,它总以大势所向的披靡之姿挥旌前进。文明的集荟、文化的传承也在更迭的演进中汲古纳新、开枝散叶、赓续流传。作为少数的以国别称呼的世界画种,中国画凝结的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万物可敬、山水同清、日月共鉴等彰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更是中国画以开阔包容的刚健笔触、于穹庐之间绘万千变幻的宏大格局。
杨淼,同样深知其要义。
作为新乡市美术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杨淼在绘画创作的道路上不断精进探索。他曾担任新乡市美术家协会第二、三、四、五届主席,直至2020年卸任。他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亿万人民共同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他的笔墨顿挫中烙下鲜明的印记。
时序流转,广阔的牧野大地从来都不失丰茂葳蕤。杨淼的作品所彰显的热烈浓郁、璀璨昂扬的生命力总能让人心生荡漾、伫立良久。这固然与地域文化的长久滋养有关,但更多的是他坚守士人精神、深悟人生之义、明晰事物发展之变的哲学沉思。他将其蕴涵于一枝一叶、一杯一盏之中,以明丽的色彩之感、厚重的古韵之廓、创作出一幅幅可于顷刻间唤起民族文化记忆的精品画作。
值得关注的是,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油画专业的他,2000年之前主要以油画创作为主,之后开始创作更多的中国画。在油画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是《矢志者——取经途中》。此时的他还在读书,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已浩荡全国,和众多满怀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一样,他希望投身于火热的发展和建设之中。带着对未来的殷切期待,他用深情的笔触画下一个矢志于取到真经的僧人。正襟危坐的僧人在跋涉的路途中进行短暂的休憩,携带的竹简、毡包、绳床等足以压弯身体,只是包袱的重量丝毫未曾影响理想的征途,坚如磐石的意志足以抵御一切风险磨难。非常值得肯定的是,这幅带有西方绘画技法创作的展现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内涵的作品,有力地探索了油画这一艺术形态如何在东方文化的母体中发展壮大的路径。
那时的杨淼,年仅26岁。
时隔多年,油画的绘画技法已被他娴熟地运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中,彰显出一位卓越的艺术家融汇贯通、集采众长,以文化本源作为艺术价值追求的审美风范。
时间的轴线来到千禧年以后。和所有着力推动历史发展的制度一样,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革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前所未有。
《三人行》创作于2004年,3位身着长衫的清矍老者,以山一样伟岸的身躯展现在观赏者面前,强烈的视觉冲击背后是对浮杂甚嚣的毅然鄙视。《三人行》以鲜明的价值取向告示人们,传统不可弃、方向不可迷,风华正茂的国家依然需要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才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这一时期,正值创作高峰的杨淼佳作迭出。特别是癸巳年立夏时创作的《春韵》、端午时创作的《瑞春》、大暑时创作的《秋实图》、霜降时创作的《清香图》,无一不展现出意境宏阔高远、内涵丰实深刻、生命绚烂多姿的正大气象。雍容华贵的牡丹、典雅梦幻的紫藤、清香四溢的梅花都是日常生活场景的美好描绘。明丽的色彩与疏淡相宜的水墨融于一体,彼此相映,高超的艺术技巧尽览无遗。而此时此刻的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大路桥梁横贯山海江河,亿万人民共享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生活的面貌焕然一新。作为优秀的艺术家,激情与欢悦都要转化成为时代和为人民而歌的精品力作。
很显然,杨淼做到了。已近50年的绘画创作生涯从来都是与时代命运休戚与共,他从未顾影自怜、孑然独行,而是始终置身于时代洪流中,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用身体力行的方式着力推动绘画艺术成为文化自信的有力载体。
这是德艺双馨,更是典范楷模。
作为牧野大地美术界的领军人物,杨淼用笔墨赓续传统,用中国式的美学精神引领业界风向。在各界流派争论纷纭、数字技术广泛登场的背景下,他始终秉持士子风范,以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建构出彰显中国气派的美学范式。他的作品明丽绚烂而不失厚重之基、生机盎然而不失沉稳之色、意趣灵动而不失悠远之思。他也将持续以身处的伟大时代为创作沃土,绘就出更多的彰显时代正大气象和人民伟大创造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也都将会成为美术发展史上的经典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