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负责人谈新《反洗钱法》专版
新《反洗钱法》领航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新乡市分行
编者按
新《反洗钱法》已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健全国家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举措,对维护金融安全意义重大。为全面贯彻新法,有效落实主体责任,中国人民银行新乡市分行开展“金融机构负责人谈新《反洗钱法》落实”宣传。
此次系列宣传旨在引导金融系统以新法颁布为契机,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反洗钱意识,营造全市金融系统依法履职的良好氛围,切实推动反洗钱工作高质量开展,维护区域金融秩序稳定。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修订出台的第一部金融领域法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金融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反洗钱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筑法治之基,矢志遵循安全主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反洗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完善新时代反洗钱制度体系、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反洗钱之路指明了方向。立足国内现实,当前我国洗钱及各类上游犯罪依然处于高发态势,叠加新业态、新技术、新支付方式的迅猛发展,新型洗钱风险凸显;放眼国际视野,反洗钱国际标准持续升级,反洗钱工作范围扩展至反恐怖融资、防扩散融资、法人透明度等广泛领域。新《反洗钱法》正是顺应反洗钱形势发展变化,进一步深化反洗钱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厚植于立法内涵,将“基于风险”理念深嵌于制度条款,为实现“预防洗钱活动,遏制洗钱以及相关犯罪,加强和规范反洗钱工作,维护金融秩序、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立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践义务之要,织密筑牢社会安全网新《反洗钱法》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拓宽反洗钱法律法规效力范围,革新反洗钱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细化反洗钱义务履职工作要求,严控反洗钱违法违规行为。从制度设计方面而言,坚持守正创新,既对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制度进行升级,如客户身份识别升级到客户尽职调查,又对标国际高标准反洗钱规则进行制度创新,增加了反洗钱特别预防措施等。新法修订对金融行业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合规升级,有力构筑了金融洗钱风险管理法律屏障。对于特定非金融行业,如贵金属和宝石行业、房地产行业等,新法也为其履行反洗钱义务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支撑。通过更广泛的社会机构及个人践行反洗钱义务,连点成线、织线成面,举全社会之力对洗钱违法犯罪活动形成合围之势,织密筑牢社会安全网,守好平安幸福家园。
三、聚责任之力,共绘高质量发展同心圆
面对新《反洗钱法》实施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政府部门、反洗钱义务机构以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以“置身事内”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主体责任、凝聚思想共识,协同共进夯实反洗钱职责和义务。
聚焦政府层面,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聚焦主责主业、凝聚合力攻坚,强化监管协作和信息共享,围绕反洗钱监管、监测分析、案件协作等重点工作任务,持续加强对反洗钱义务机构的监管和督导,加大洗钱违法犯罪的监测和打击力度,全面扎紧扎牢洗钱风险防范关口。
聚焦机构层面,特定非金融机构要全面提升反洗钱意识,根据行业特点、经营规模、洗钱风险状况,切实履行好反洗钱义务,持续扩大机构风险管理半径。金融机构要以更大力度更严标准夯实新法新要求,同时把握好风险管理和优化金融服务的平衡点,动态调整风险管控措施,在守牢风险底线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聚焦社会层面,社会公众的参与和配合是维护金融系统安全、防止洗钱活动滋生蔓延的重要一环。新《反洗钱法》将单位和个人履行反洗钱义务和保障自身权益有效统一,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洗钱活动或者为洗钱活动提供便利,应当配合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依法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等工作,积极举报洗钱违法犯罪线索,进一步堵塞洗钱通道和漏洞。
上下同心者胜,同舟共济者赢。深入贯彻落实新《反洗钱法》、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反洗钱事业既要上下同欲、同心同向,在牢记“国之大者”中强化履职尽责、践行使命担当,又要直面新形势新挑战,切实履行法定义务、依法行使权利,以实际行动全面筑牢反洗钱风险防线的“铜墙铁壁”,以乘风破浪之姿开启反洗钱事业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