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心理情景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创新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刘思宇 李锡勇 陈睿欣 郁畅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5G通信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模式。心理情景剧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议题传播载体,其传统模式在叙事单一、互动性不足和传播范围受限等方面存在明显局限性。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技术如何重构心理情景剧的创作与传播模式,并分析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心理情景剧的沉浸感、互动性和传播效率,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本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范式,并提出了跨学科协作、轻量化技术方案和行业规范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心理情景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沉浸式体验;创新模式

  一、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心理情景剧作为一种以展现心理冲突、传递心理健康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戏剧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然而,传统心理情景剧通常采用封闭式叙事,受限于剧场空间,观众被动接受,难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心理情景剧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二、数字化技术重构心理情景剧的创作

  (一)VR/AR/MR技术:构建沉浸式心理冲突场景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通过模拟真实或虚构的环境,为大学生构建了高度沉浸式的心理冲突场景。例如,在社交焦虑模拟空间中,学生可以通过VR设备进入一个虚拟的社交场合,体验不同程度的社交压力,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交焦虑的成因和应对策略。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还通过互动设计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剧情发展,从而提升心理疗愈的效果。

  (二)人工智能:动态生成个性化剧情

  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数据和行为模式,能够动态生成个性化的剧情内容,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基于学生的心理反馈数据,AI可以实时调整剧情的发展方向,使其更符合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心理需求。这种个性化叙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还通过定制化的内容设计提升了心理情景剧的疗愈效果。

  (三)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学生情绪与内容自适应调整

  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数据,能够实现内容的自适应调整,从而提升心理情景剧的传播效果。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率、面部表情和语音语调等生理数据,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评估学生的情感状态,并根据反馈调整剧情内容。这种动态调整机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沉浸感,还通过精准的内容设计提升了心理情景剧的疗愈功能。

  三、数字化技术重构心理情景剧的传播

  (一)短视频平台分集传播:算法推荐与精准触达

  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InstagramReels等)以其碎片化、高传播效率的特点,成为心理情景剧传播的重要渠道。通过将长剧集拆分为短小精悍的分集内容,心理情景剧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的观看习惯,提高传播效率。此外,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行为和情感状态,精准推送相关心理健康议题的内容。例如,针对有焦虑倾向的学生,平台可以推荐关于缓解焦虑的心理情景剧片段,从而实现对目标受众的精准触达。

  (二)虚拟社群共情体验:虚拟化身与集体疗愈

  虚拟社群(如元宇宙平台、在线游戏社区等)为心理情景剧提供了全新的传播与接受场景。通过虚拟化身(Avatar),学生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参与剧情发展,与其他学生互动,形成集体共情体验。例如,在治疗抑郁症的虚拟情景剧中,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化身扮演角色,与其他参与者共同探索剧情,分享情感体验,从而在集体互动中获得心理疗愈。

  四、数字化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一)提升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效率

  数字化心理情景剧通过短视频平台和虚拟社群等新型传播渠道,能够精准触达大学生群体,并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互动化的心理疗愈体验。研究表明,数字化心理情景剧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接受度和理解度。

  (二)增强学生的心理疗愈效果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个性化叙事,数字化心理情景剧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在治疗社交焦虑和抑郁症的情景剧中,学生通过虚拟化身和集体互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三)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成长

数字化心理情景剧通过互动设计和个性化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反思,促进其心理成长。例如,在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情景剧中,学生通过虚拟场景的逐步暴露,能够更好地面对和克服心理创伤。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心理情景剧的创作、传播与接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本研究表明,数字化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效率,增强学生的心理疗愈效果,并促进其自我反思与成长。

  (二)未来研究方向

1.元宇宙场景下的分布式心理剧场构建

  元宇宙(Metaverse)为心理情景剧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元宇宙场景下的分布式心理剧场的构建方法,包括技术架构设计、用户交互机制和内容创作策略。

  2.神经科学介入下的学生生理反馈机制研究

  神经科学技术的介入为心理情景剧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神经科学技术在心理情景剧中的应用,包括生理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方法、基于生理反馈的剧情设计策略和神经科学介入的伦理问题。

  3.跨文化背景下的心理情景剧传播与接受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心理情景剧的传播与接受也面临着跨文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跨文化背景下的心理情景剧传播与接受模式,包括文化差异对剧情设计和传播策略的影响、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和符号问题以及跨文化背景下的伦理问题。

  (作者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本文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课题“时间贫困、心理弹性与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NZ2403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