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审思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王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新领域。”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在延伸和拓展人类能力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令人困惑和忧虑的问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管人工智能时代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劳动本质没有变,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人工智能和劳动价值论相关概述

  关于人工智能的概念,学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用电脑模拟人脑的智能行为,包括感知、学习、推理、对策、决策、预测、直觉、联想。把人处理问题的方式编入智能程序,使不能思维的机器也有智能,使机器能做那些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做的事。这种技术本质上是对人类思维过程的模拟,是人类智慧的延伸。

  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基。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审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智能化因素的渗透也改变着生产力各要素及人际关系,赋予劳动创造价值过程新的特性。然而,这并未动摇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它依旧是政治经济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1.人工智能机器不能创造价值

人工智能机器与传统机器相比确实更加智能,且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但其实质上依旧是生产资料,依旧是人类的劳动对象,属于生产工具的范畴,实质上是智能化生产工具,在根本上并没有脱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诚然,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些领域已逐步涉足替代体力劳动或简易劳动,但这一切都源自人类智慧的创造。这些应用,尽管在表面上似乎替代了部分人力,但其背后仍离不开生产力的“三要素”。正如马克思所言:“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工具及劳动对象,作为生产力的“三要素”,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们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科技化成果,它不仅是人脑的延伸,更是生产工具的变革。劳动者借助人工智能,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劳动过程的优化与升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而同样人工智能作为一股渗透性科技力量,正在融入劳动资料中,推动着生产工具的智能化升级,孕育着更高级别的智能化生产工具。

  2.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价值的形成离不开物质生产过程,而物质生产过程又依赖于人的劳动。马克思将劳动定义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发生行为的过程,是以人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并将劳动进一步细分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两者在社会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共同构成了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活劳动不仅将生产资料改变成符合人们需要的另一形态的使用价值,成为新的产品,还通过新的劳动物化成新的价值,并保存和转移了原先存在于生产资料的价值。没有人的活劳动,生产资料无法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人的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直接创造者。

  人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仍然是当今乃至未来揭示劳动的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真理性力量。尽管劳动的价值创造形式在智能时代背景下会有所调整,但其本质属性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