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的作用。其是中医治病的一种常见手段。
风寒导致的颈肩部不适,可以刮肩颈经络或斜方肌;风寒痹证所导致的后背酸痛,可以刮膀胱经或竖脊肌;感冒、中暑、消化不良等也可以通过刮痧来治疗。
大家普遍觉得刮痧愈痛愈有效,刮得又黑又紫才好,这种想法是错误
的。市中医院的专家总结了门诊日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刮痧的注意事项,给大家做个科普。
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能导致皮下浅层的血管网破裂,发生微小血栓,甚至会造成局部感染。原则上,刮痧是以经络的走向为主,而且是刮在肌肉丰富的区域。一般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了。
夏季刮痧时,应避免空调和风扇直吹刮拭部位;刮出痧后当天最好不要洗澡,尤其是凉水澡,注意保暖、休息;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
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拭,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天至6天。
空腹、过度疲劳、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者,施治局部痈肿、疮疡、溃烂或肿瘤患者,患有心脏病、水肿的患者,血友病、出血性、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病患者都不宜使用刮痧疗法。
刮痧需要针对症状选取经络和穴位,市中医院专家建议大家,为保证健康安全和治疗效果,刮痧要到正规医疗机构。
(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