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及意义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李祎

  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不仅是实现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创新性、时代化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通过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强调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会强调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通过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补齐民生保障短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各领域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总目标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强调了制度建设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通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二、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具有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作用。

  1.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实效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反映了当前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2.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他们对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针的理解与认同至关重要。通过思政课堂的学习和引导,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高校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转变,承担起人才培育的重任。

  1.优化教学内容,融入教材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内容融入到思政课中,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补充专题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设置专题教学内容,深入剖析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思政课教师要学会运用系统思维,以科学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契合时代发展逻辑,展示时代发展风貌,让学生在有形、有感、有效的过程中真正体悟到科学理论的强大动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第一,开展专题培训。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专题培训,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全会精神的实质和内涵。第二,组织集体备课。组织思政课教师共同研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形成教学合力。第三,鼓励教师开展科研。鼓励思政课教师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为教学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