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王新想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广大青年要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基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革命实践中所凝结而形成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革命本色的生命密码。新征程上,为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坚定价值追求、卓越品格修为的时代新人,需要发挥传承红色基因的育人功能。

  首先,筑牢青年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红色基因记录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艰辛奋斗历程,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崇高追求,是滋养青年理想信念的源头活水。传承好红色基因不仅是一种有意义的教育实践,而且也“是将人类已经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成果转化为个体内在本质力量、促进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过程”。传承好、发展好红色基因,既能为青年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也为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既可以帮助青年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汲取丰厚的“红色营养”,补好精神之钙,又可以正确辩证并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腐朽侵蚀,从容应对各种环境变化和诱惑考验。

  其次,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时代新人回答了青年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成为这样的人。红色基因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是党和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不仅为青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也为青年全面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事实上,红色基因不仅是各种红色遗址、红色文物等的物质载体,而且还蕴含着不怕牺牲、勇于奋斗、自强不息和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既可以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又可以激发他们顽强奋斗、不畏艰险、爱党爱国的热情,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诚如很多地方那样,通过参观红色博物馆、讲好红色故事、唱好红色歌曲、朗读红色家书等方式方法,传承红色基因,让青年感受并领悟红色精神的伟力,并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增强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最后,厚植青年家国情怀。红色基因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因子,它所蕴含的革命精神、道德情操、价值理念,为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坚定价值追求、卓越品格修为的时代新人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尤其呈现不同形态、不同形式的红色基因,通过有效传承能够很好地起到潜移默化、教化人的功效,其所蕴含的爱国为民、敬业奉献、百折不挠、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等精神,既是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情感表达,又是国家观、集体观和利益观的集中体现,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可以帮助青年进行正确的人格塑造、价值选择、价值判断,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形成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理性人格特征。面对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各种错误思潮的不断涌现,作为堪当时代重任的青年更加需要伟大精神的引领和支撑。传承红色基因重点在于“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助于青年在各种思想潮流的激荡中,激起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养时代新人要有实有效,更要找准契合点,实现主体、内容、方式方法等多维衔接,切实从理论和实践维度上做到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塑造时代新人、在培养时代新人中传承好红色基因,使广大青年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自觉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活用红色资源,丰富传承内容。红色基因内涵丰富,其核心要义和价值呈现不限于历史悠久的民族馆、博物馆、档案馆里,也以红色基因传承的不同方式与活动形式,通过各类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于一代代人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世界里,甚至通过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域民俗、传统节日等呈现出来,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活用承载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追溯红色历史记忆、革命传统,深入挖掘红色基因传承的育人资源,有效消除对红色资源重视和开发不到位的困境。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尤其特别指明,对红色基因要采取传承和发展的方式方法,探究红色基因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和优良传统。事实上,通过对革命历史文献、影像资料、口述史料等丰富的红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分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红色基因资源库,可以有效充实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理论体系,为实现红色基因在青年的有效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正视红色资源又区别于其他资源。尽管红色基因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存在共性的层面,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不能简单地将三者同等看待。尤其受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影响,部分青年头脑中还存在对红色基因与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等不同程度的偏见,既要搞清楚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又要搞明白传承红色基因与挖掘运用红色资源的内在逻辑,拓展和丰富红色基因传承的相关内容。

  凝聚各方共识,提升主体力量。从某种程度上看,传承红色基因为学校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厚的红色资源和重要指引,而学校培育时代新人为红色基因传承、拓宽了有效渠道和方式,二者在育人目标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和高度契合性,目的是培育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凝聚各类人才资源形成合力,激发各方的政治认识、意识,提升传承红色基因和学校育人的主体力量。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提升,需要大力发挥教师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的育人优势,鼓励教师自主开展红色文化知识学习,自觉参加红色主题等相关活动,既全面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又破解部分教师观念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等困境,在“寓德育于知识传授中”,用好、学好红色文化,传承好、发展好红色基因,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实现对青年人生发展的全面领航,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另一方面要关注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发挥。青年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又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力量。在传承红色基因实践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发掘、保护和维护,而且也需要遵循红色基因传承、发展的规律和青年成长成才的规律。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激发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和引导青年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悟红色基因的魅力。此外,政府、社会、家庭等成员的全力配合也尤为重要。

  创新实施方式,拓展传承渠道。创新方式方法不仅丰富红色基因的传承形式和传播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红色基因传承的育人价值。传统的传承方式主要局限于革命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红色故事等方面的讲解,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相关知识,但实践性的方式所占成分不多,青年也只停留于头脑中的感性认识,而能将零散的感性认识凝结并升华为系统性的理性认识所见却不多,缺乏互动性与吸引力。根据青年心理以及接受红色文化的特点,积极创新红色文化的实施方式,坚持实践活动和现场教学相结合。例如,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红色文化讨论活动、红色征文竞赛等,或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之间组织红色运动会、红色歌曲比赛等,或实地考察红色遗址、访谈革命先辈等多种活动形式,让青年从多重视角、多渠道感受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的影响力,在寓教于乐中增强青年的文化自信。同时,依托VR等先进技术,激活红色基因传承的新方式。事实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可以有效化解执行力不足的困境。充分利用VR等先进技术不仅可以提升青年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组织实施活动中,除了让青年探访红色历史文化点位,还可以结合VR等技术进行沉浸式教育。通过塑造的虚拟场景,让青年犹如身临其境,真实体验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在VR等先进技术支持下,不仅打破传统抽象、宏观的传授方式,而且将传统和现代、虚拟和现实进行有效融合,让广大青年享有基于视觉效果基础上的沉浸式与互动式体验,大大提升了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一项需要接续推进的重要的教育实践工作。新时代新征程必然会面临各种未知风险和挑战,更加需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活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增强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南昌工学院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江西省人文社科思政专项课题项目“文化自信视角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研究”〔SZZX231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