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进洛阳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张晓歌
民营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洛阳市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制造业、新兴产业、传统服务业三大板块,是洛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以来,洛阳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洛阳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以上税收、62%的GDP、83%新增就业、93%的市场主体,是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成为支撑现代化洛阳建设的强引擎。
近年来,洛阳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构建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就业带动能力。但也要看到,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中也仍面临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能力不足、政策落地缓慢、企业现代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等现实瓶颈。突出表现在:一是资源配置错位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单纯依赖要素投入获得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通过结构的不断优化才能达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目标。资源配置可以为产业配置优化带来新的动力,但洛阳市目前部分产业存在资源配置结构失衡现象。比如,装备制造业、建材等传统产业资源占有比重较高,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洛阳市民营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缺乏龙头企业,品牌价值不高。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内生动力。洛阳市民营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较少,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足;部分民营企业创新投入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人才短缺,导致产品和服务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外部环境影响民营企业公平竞争,虽有规范企业公平竞争、稳定市场的相关政策支持,但政策落地不足。民营企业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面,仍存在遭受不公平对待的现象。
基于此,从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驱动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多方面,探索推进洛阳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一是突破结构性梗阻,培育健康产业生态。高度重视创新与转型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例如,先进装备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加大政府创新产品采购力度,支持企业创新产品迭代应用,引导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科技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力度,通过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企业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增加研发投入;健全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投身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的高效协同,培育高附加值产业。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能。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完善法治保障,坚持将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贯穿始终,着力破除障碍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落实助企政策,完善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强化政策落实,确保民营企业享有平等获取资源的权利。落实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政策,在政府采购与招投标领域,严格规范采购与招投标程序,确保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
此外,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共治;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等。总之,通过持续优化政策、推进政策落地等多项举措,实现洛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
(作者系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