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南非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李昕航
今年七月,我第一次来到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被称作彩虹之国的南非,开展暑期实习活动。30余天的走访体验,内容丰富充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走出约翰内斯堡国际机场,已是当地时间上午9点多,阳光明媚纯净,空气中流淌着阵阵寒意,告诉我这里已进入冬季。
主人安排的行程细致贴心,在去住地的途中我们参观了唐人街等地。沿途还登上北悬崖灯塔,一览城市风光。出人意料的是作为南非乃至非洲的经济中心,约翰内斯堡少有高楼林立与人潮涌动,据当地人介绍,这与该市以矿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有关。但我知道,这静谧的外表下一定蕴藏着不少动人的故事,孕育着无数个发展希望。南非,真是一个神奇、神秘的地方。
二
接下来的时间,我深入到豪登省、西北省、西开普省及约翰内斯堡市、比勒陀利亚市、开普敦市等地,考察城市社区、黑人部落、社会组织、风景名胜、矿山、学校、市政、商城,参观政府机构、国家公园、高等学府、历史名镇、文化场馆,接触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先后采访了斯坦林布什大学VanDerWesthuizen教授等10余位专家学者。耳闻目睹,感触良多。这里地广人稀,天然纯朴,相当程度上保留了大自然的原始风貌,展示了真正的生态之美。南非陆地面积1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00万人。约翰内斯堡以黄金、钻石等采矿业起家发展,但并没有看到裸露的矿坑、废弃的石渣,也没有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反而是大片大片的草原植被。在金矿旧址上建立的主题公园黄金城,集人类之力与自然之美为一体,逼真再现了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淘金热潮时的采矿井、小火车、银行、邮局、餐厅、酒吧、警察局、生活区,附之以现代游乐设施,一点也不造作,有的是深深的人文情怀。南非版的世外桃源——太阳城度假村,以历史传说“失落城”为核心,打造成世界最大的人造雨林公园,既有陆上风景,又有海域风光,充满着迷人的魅力。号称世界上品种最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克鲁格国家公园,背靠雄伟山峰,面向广袤草原,栖息着14万多只羚羊、1.7万只非洲大象、2万头野牛、2万匹斑马、约1200只狮子和1000只花豹,以及数量可观的爬行动物、禽类等。有着全球最佳城市之称的开普敦市及其所在半岛,有着纯净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桌山平顶上云雾缭绕、豪特湾里山水相依、好望角前海浪涛天以及海景公路两侧的峭壁悬崖,都令人震撼,叹为观止。
带着这种观感,在与游客和当地居民的交流中,我悟出了彩虹之国的另一种内蕴:南非的自然美或自然美的南非。这里人文荟萃,多元包容,既尊重传统又创造新奇,历史脉络清晰,现代文明纷呈。南非1994年完成社会转型,有比勒陀利亚(行政)、开普敦(立法)、布隆方丹(司法)3个首都;11种官方语言;四大种族;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涉及和平、文学、生理(医学)、化学等领域。小说《七月的人民》、诗歌《啪哒啪哒》、绘画《星期天的下午》、电影《卡雅利沙的卡门》等许多文艺作品,以普遍的人性主题和非凡的艺术成就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全身X光扫描仪、深井采矿技术、煤炭制油技术、MeerKAT射电望远镜等一批原创性的科技成果具有全球影响力。在考察中看到:黑人部落文化的真实还原,先民纪念馆的大气厚重、南非博物馆的稀世珍品、总统府的卓异建筑、法国小镇的奇特风情、马来社区的五彩缤纷、斯坦林布什大学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氛围、开普敦大学的学术成就与国际学生等等,都让人记忆深刻,展示了南非人民的智慧、胸襟与远见卓识。随后进行的访谈与公益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南非发展进程的认识,理解了为什么地处一隅的南非在非洲乃至世界文化版图上有着光彩夺目别具一格的位置。这里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促成了南非经济的快速崛起。上世纪中叶至90年代,是南非经济成长最好的时期,总量曾占全非洲的40%,并拥有非洲60%的电力、90%的钢产量、50%的铁路运输量。南非有举世闻名的黄金矿藏,仅兰德中央金矿储量就占全球的一半还多,是世界最大的产金国,黄金开采推动了南非工业化进程,支撑起南非经济的半壁江山。得益于地域辽阔和气候适宜,南非盛产葡萄和美酒,印象最深的是西开普省到处可见的大面积的葡萄种植园和温馨高雅的酒庄,任你欣赏和品尝。南非旅游业以丰富的野生动物和壮美的自然景观取胜,克鲁格“五霸”(大象、狮子、花豹、犀牛、野牛)称雄非洲,桌山和好望角独一无二,海豹岛和企鹅滩闻名世界。正如我们接触的南非官员、学者及实业界人士所言,南非这些年经济发展虽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但凭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日益成熟的社会治理,仍将傲视非洲。
三
观彼知己,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南非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伙伴,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敬畏自然。自然是起点也是归宿,是规律也是法则。人类一直在努力探索并试图改造世界,循环往复,前赴后继,兜兜转转一大圈子,蓦然回首,方觉发展的真谛就是追求纯真与自然。中国先贤曾言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实在是大智慧。在世界发展史上,南非起步并不算早。二战以后,南非也曾大干快上,却没有“人定胜天”,反而留下了不少缺憾。我国在世纪之交也曾经历了由战天斗地到锚定绿水青山的转变,从此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崇尚文化。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社会经济的另一面。人类从钻木取火的远古时期走到信息互联的当今时代,脚下的基础与背后的支撑全部是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智者无数,硕果累累。想想非洲大陆昔日之荒蛮,再看看现在开普敦大学校园的太极八卦图,我们完全有理由坚定文化自信,有底气续写中华文明新篇章。
坚持开放。宇宙斗转星移,自然包罗万象,社会五花八门,经济千丝万缕,所谓的边界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开放是绝对的永恒的。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须接受新事物,与自然和谐,与他人共生。由此联想到我国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和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以及许多华人远涉重洋海外创业的成功事例,无不说明,走出去与引进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才是人间正道。每念及此,历史似乎又给我们提了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