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是泥土 心中有信仰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牧野区王村镇西冀场村党支部书记 冀保平

  牧野区王村镇西冀场村是我长大的地方,从普通村民到村“两委”干部再到村党支部书记,一路走来,在一桩桩、一件件大事小情中我尝遍了酸甜苦辣,但对西冀场村浓烈的爱、“脚下是村里的泥土,心中是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始终不变。2018年,我接任西冀场村党支部书记后,总想着“干大事”,但后来发现,在村民心中,“门前的路平不平”“自来水通不通”,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大事”。在以后的日子,我也在一步一步改善着我的家乡。

  修通“幸福管”。“我刚接任村党支部书记那会儿,心头最沉的便是乡亲们喝的水,家家户户打上来的井水,喝下去总觉得不踏实”。2018年开春,我打定主意必须让村民喝上放心水。为此我数次奔走新乡市自来水公司,一分一厘地掰扯费用,毕竟工程费贵一分,乡亲们肩上的担子就重一分。终于谈妥后,为省下工程费,我们自己承接施工开挖和入村管网铺设工作。我带头扛着铁锨,领着乡亲们开挖管道沟渠。刚开始没有启动资金,只能以户为单位每户先交1000块钱,随后村“两委”召开村民动员大会想办法凑资金,剩下的由村“两委”来兜底。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年底全村自来水管终于接通了,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淌出来,乡亲们笑着奔走相告:“这水真甜,喝着得劲!”那水声入耳,甘冽无比,仿佛我们所有艰辛都随之融化于其中。原来,民心正是如此,你把他们的急难愁盼当大事,他们自然就把你当贴心人。

  筑牢“安全线”。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那年的特大暴雨威胁着村内几千号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村南紧邻卫河,暴雨过后,水位疯涨。情况危如累卵,我立刻召集全村六七百名青壮年扛着沙袋、铁锹奔向河堤。风雨如晦,大家肩扛背驮,筑起一道人墙,把沙袋死死垒在险要处。同时,我组织人手挨家挨户敲锣通知,把老人及孩子迅速转移到高处。几天几夜,我们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守住了家园。大水退后,我带着大家把省下的物资送往受灾更严重的村——危难时刻,唯有同舟共济,方显人间本色。当你把村民的安危抗在肩上,他们也会把你护在身后。

  情暖“夕阳红”。我们村60岁以上老人很多,我始终牵挂着他们的生活。我连续5年在重阳节自掏腰包,买来食材,在村广场支起大锅,邀请村里的老人来广场上,他们围坐在一起,边看表演边包饺子,笑声和面香一起蒸腾在秋天的晴空。看到他们开心,我比他们更开心。这些老人用肩膀扛起了西冀场村的昨天,如今该由我们捧出真心去温暖他们了。所以,村里的事,既要往前闯,更要回头看,要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村里才更有温度。

  这方泥土不仅埋藏着我的根基,更承载着我的职责。村民那平凡日子里的安然屋檐、温暖笑容,便是我当村党委书记最大的意义。扎根于此,心之所向,皆在脚下泥土的每一次呼吸里。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