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招投标市场 异地评标筑公平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打造公平的招投标市场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2024年11月26日,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室内,气氛不同于以往。一场预算1426.1万元的社区改造设备采购项目评标会正在启动——新乡为主场,洛阳、周口为副场。键盘敲击声代替了传统评标室的密集交流声,评标系统界面稳定运行,标志着河南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首航”成功。

  长期以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饱受“熟人评标”与“地域壁垒”双重困扰:本地专家易被“人情关系”裹挟,跨市调度专家又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传统点对点异地评标模式也存在副场信息泄露、专家被“围猎”的风险。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参与单位有这样的共识:唯有打破地域藩篱、实现资源共享,才能让阳光真正照进评标室。

  我市作为全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首个试运行城市,倾力投入这场“破壁”之战。在系统开发阶段,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仅积极建言献策,更预留了2个专用评标室、10个高规格机位,为技术落地夯实地基。试运行前夕,该中心党员骨干带头攻坚,彻夜调试设备、对接系统、制订应急预案,确保首场“异地协同评标”万无一失。

  试运行成功只是起点。我市以省政府出台的《远程异地评标管理办法》为遵循,以平台系统为支撑,以场所设施升级为保障,推动异地评标全面常态化运行,其核心创新在于“三随机”“六不知”机制:副场随机抽取、专家随机抽取、评标机位随机确定;评标前主场不知副场信息、专家信息,副场不知主场信息、项目信息,专家不知主场信息、项目信息。三重“物理隔离”叠加信息阻断,最大限度压缩了人为干预空间。

  这套机制高效精密运行,使异地评标高效运转。系统启用至今,我市通过省级调度系统完成异地评标157场次,其中,担任主场29次,涉及金额60.9亿元,总服务时长1451小时,服务其他地市副场128次。

  数字的背后,是壁垒的消融与效能的跃升。专家资源实现全省优化配置,一举破解了地域性专家短缺与专业失衡的难题;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被有效地进行了“物理隔离”,并有力地遏制了“人情标”以及“专家勾连”;评标透明度和专业性显著提升,交易成本显著下降,市场主体信任感进一步增强。远程异地评标,作为实现优质专家和评标场所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享,破解评标专家“小圈子”“熟面孔”,提升评审过程中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正逐步得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