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孙笑文
本文立足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现实意义,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构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机制保障”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通过优化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深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探索、完善保障机制与实践创新的协同发展等路径,推动志愿服务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意义
1.志愿服务的现状
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包括校内服务、校外服务、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校内服务主要通过学生自治组织、班级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校外服务则通过与社区、公益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则通过与企业、政府等单位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志愿服务的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的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增多,服务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
2.志愿服务的育人意义
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志愿服务,学生能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志愿服务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志愿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的主要问题
1.参与意识不足。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志愿服务只是“应付式”参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现象导致志愿服务活动难以持续高效开展。
2.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不够规范,部分活动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3.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对志愿服务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导致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动力不足,难以形成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志愿服务机制。
4.资源整合不足。高职院校在志愿服务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统一的平台和协同机制,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高效的志愿服务网络。
三、构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机制保障”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
1.志愿服务中的价值引领:红色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度融合
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实践的重要形式,不仅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悟红色精神,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让学生在感受红色精神力量的同时,深刻理解党的历史与革命精神,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志愿服务还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对社会责任的认同感,从而在思想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因此,志愿服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实践育人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2.志愿服务中的能力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探索
志愿服务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实践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志愿服务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平台,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加深其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学生在参与社区整治活动时,需要运用所学的社区治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此外,志愿服务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志愿服务中,学生需要与社区居民、其他志愿者等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分工协作、任务分配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与协调,共同实现目标。通过志愿服务实践,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如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其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在大学生未来工作、学习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3.志愿服务中的全程育人:保障机制与实践创新的协同发展
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是推动志愿服务实践育人路径创新的重要举措。首先,现有的志愿服务考核机制往往以出勤率和任务完成情况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体验和实际贡献。为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标准,从服务态度与积极性、实际贡献与影响、创新性与突破性等多个维度全面衡量学生的表现。例如,引入动态考核机制,将志愿服务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学生的表现和贡献单独评价,确保考核的动态性和针对性。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建立奖励机制和个性化指导,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建议。其次,通过长期跟踪机制,记录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包括活动内容、贡献记录和成长情况,评估其志愿服务对学生成长的长期影响。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志愿服务在育人中的作用,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助力高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语
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重大,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构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机制保障”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高校可以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未来,高校应持续探索志愿服务实践的新模式、新路径,为高校育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本文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课题“艺源服务站”,项目编号:XS2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