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提升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吴金玥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以教育家精神武装教育工作者头脑,引领其树立胸怀大局、矢志报国的坚定理想,涵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尚品德,掌握启迪智慧、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秉持勤勉力行、推陈出新的耕耘精神,富有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仁善之心,并树立以胸怀天下、以文育人的高远志向,从而实现教育行业共同的价值目标。
一、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1.胸怀大局、矢志报国:做到政治强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秉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国家的发展之中。高校辅导员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这一角色定位要求辅导员需具备教育家的伟大胸襟与远见卓识,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做到政治强。在心怀国家和民族的同时,辅导员应致力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到作风正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涵养高尚情操,为人师表,作举世之示范。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德。辅导员自身首先需注重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作风正。通过严以修身强化自身品德修养,言出有信,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严以用权意味着在处理评奖评优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严以律己表现为廉洁自律,不动用私权,不为私利,一心投身教育事业。
3.启迪智慧、因材施教:做到业务精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采取个性化教学,借助教育手段激发学生最大潜力,培养创新意识,健全独立人格。在工作中,辅导员要遵循人才培养、大学生成长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坚持因人而异、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做到业务精。面对不同学生的需求与问题,采用个性化的解决方式,体现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同时,捕捉时代敏感性,紧跟时事热点,表现解决问题的创新性。
二、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辅导员争做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1.勤勉力行、推陈出新,成为青年学生的知心人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树立勤勉力行、开拓进取、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紧跟时代变革,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青年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工作导向,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强化工作技能,探索工作新理念和新方法。辅导员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学生心里,建立情感共鸣,有效解决他们内心深处的心理与情感困扰,从细微之处展现出关怀之心,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2.敬业爱生、无私奉献,成为青年学生的热心人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秉持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态度,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致力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顺利成才。辅导员日常工作琐碎繁杂,涵盖从班级考勤至学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工作内容。辅导员应秉持“学生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的心态,从细微之处着手,从小事着手,把育人工作融入学生日常实际问题中,坚持善作善成、久久为功,提高育人实效,从日常点滴体现育人热情,成为学生的热心人。
3.胸怀天下、以文育人,成为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与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紧密相连,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勇担新时代赋予的新文化使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学生个人理想中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