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宁波乡村职业经理人发展现状与推进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陈广明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支持鼓励浙江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共同富裕需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在这一战略背景下,宁波市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乡村职业经理人应运而生,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文化繁荣的关键力量。

  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CEO)凭借其专业的经营管理知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的思维模式,能够精准挖掘乡村资源潜力,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有效解决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如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品牌建设薄弱等。乡村职业经理人还能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乡村组织运营效率,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宁波乡村职业经理人发展现状

(一)乡村职业经理人的发展现状

  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利好政策为乡村职业经理人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乡村企业家队伍,为乡村职业经理人成长营造良好政策氛围,鼓励各地探索创新人才培育与引进模式。宁波市积极响应,出台多项针对性政策。在技能标准制定上,逐步细化乡村职业经理人从业资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要求,为人才选拔与培养提供清晰指引。

  宁波乡村职业经理人队伍呈现出多元且富有活力的人员结构。年龄分布上,以中青年为主,30岁~45岁区间占比近六成,他们既具备创新进取精神,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能适应乡村发展节奏,快速融入乡村环境,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乡村职业经理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超七成。高学历背景为乡村带来前沿知识理念。专业人才助力农产品电商推广,农业专业人才推动种植养殖技术革新,为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品牌农业转型筑牢根基。职业经理人招募渠道广泛,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本村“能人”回巢,约占三分之一,他们熟悉乡土人情,凭借在外打拼积累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返乡;二是周边乡镇“近乡贤”流入,占比约四成,他们利用地缘相近优势,将相邻区域成功模式移植,带动产业协同发展;三是外地“新农人”加盟,凭借专业技能、创新思维与外部资源,打造乡村艺术空间,激活文旅产业。

(二)职业经理人发展现存问题

  1.人才引入瓶颈

  乡村职业经理人招聘吸引力不足,与城市相比,乡村工作环境、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存在差距,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扎根。多数乡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提供高薪,与城市同行业相比,薪资水平低,且福利保障不完善,选拔标准与乡村适配性差。

  2.专业能力短板

现阶段的乡村职业经理人还存在经营管理能力欠缺,从业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团队搭建方面薄弱、财务风险管控与资金链断裂风险高,职责不清,影响运营效率。另外,市场营销能力不足,乡村产品宣传推广手段落后,品牌意识淡薄,信息化智能化营销能力薄弱,导致优质农产品丰收季滞销率较高。

  3.配套机制滞后

  薪酬福利保障不健全,薪资结构单一,基本工资为主,绩效奖金难落实,与项目收益挂钩不紧密,工作量化困难,激励失效。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配套补贴少,人才后顾之忧较大。考核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晋升机会少,精神激励匮乏。

二、乡村职业经理人推进路径探索

(一)优化人才引育策略

  1.拓展多元化招聘渠道

  乡村职业经理人引才,线上借助专业涉农招聘平台、社交媒体、乡村振兴人才网等,精准投放岗位信息;线下联合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走进农业院校,进行人才宣讲。与人才中介机构合作,挖掘乡村运营、农业管理等领域人才,提高招聘效率与精准度。

  2.实施定制化人才培养

  依据宁波乡村产业特色,分农文旅融合、农村电商、特色农业等方向开设课程。联合高校、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采用“理论+实践+实训”模式。导师全程指导,提升实操能力。建立乡村职业经理人导师制。遴选本地优秀乡村干部、资深农业企业家、成功乡村创客担任导师。

(二)完善配套保障机制

  1.健全薪酬福利保障体系

  构建“基本工资+绩效奖金+项目提成”多元薪酬结构,绩效与村集体经济增长、村民增收、项目效益挂钩;增设补贴,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探索股权激励,对长期服务、业绩突出者给予村属企业股权,共享发展成果;完善社保公积金缴纳,解决后顾之忧。

  2.优化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科学考核指标,构建全程化培训体系,针对入职新人开展岗前培训,使其熟悉乡村环境、政策法规、岗位职责;在职人员定期组织专题培训,聚焦农业新技术、文旅融合新模式等前沿知识。设立乡村职业经理人培训基金,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资,减轻个人培训负担,保障培训持续深入开展。规划清晰职业发展路径,搭建晋升阶梯,实现人才在城乡、政企间有序流动,拓展职业空间。

  (三)强化多方协同赋能

  政府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加大财政投入;企业深化产业联动协作,农业龙头企业与乡村合作共建原料基地;社会组织增强专业服务供给,行业协会定期举办乡村振兴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村集体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盘清土地、房屋、文化等资源底数,建立台账,向经理人精准推介;组织村民参与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为产业项目提供人力保障。

  三、总结

  宁波乡村职业经理人发展将呈现专业化程度持续加深态势。随着乡村产业多元化、精细化发展,对职业经理人专业细分要求更高,更专注于智慧农业精准管理、乡村非遗文创产业化运营等领域专家型人才需求渐长。其将凭借深厚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引领产业迈向高端,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经理人入乡返乡推进路径研究,编号:Y20235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