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妙常与《玉簪记》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周俊亭

  最近,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频道看了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和叶盛兰主演的经典剧目《玉簪记》录像。《玉簪记》是明代高濂写的曲本,昆剧、京剧、豫剧等都对其进行“移植”搬上舞台。我父亲从延津县豫剧团调到延津县人民影剧院工作后,我就有机会几乎一部不落地看了那个时候的戏曲和电影,其中就有《玉簪记》。不过,在河南豫剧的曲牌不叫《玉簪记》,而是叫《陈妙常》,因为剧中的主角是陈妙常这个人物。

  剧情梗概大致是这样的:在南宋时期,金兵进犯中原,少女陈娇莲随母逃难离家,在兵荒马乱中离散。娇莲投身金陵女贞观,取名妙常。观主侄儿潘必正会试落第,羞于返里,寄居女贞观准备下科赴考,在观中与妙常相遇,一见钟情,互以琴律弦音表示爱慕之情,因世俗礼教和道观戒律的束缚,妙常藏在心底不敢言明。后来,此事被观主发现,怕日久生乱,遂催促侄儿潘必正搬出女贞观赴科应试。陈妙常不顾非议,毅然赴秋江得到船翁相助,在船舱哭别送行。妙常赠必正玉簪,必正赠妙常扇坠,二人互赠定情信物,互表忠心。潘科举得中,衣锦还乡,与娇莲团聚,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为传世佳话。

  在戏剧舞台上,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除了《玉簪记》之外,还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它们都是几百年来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之上。

  对于汤显祖大家都比较熟悉,是明代著名戏曲家和文学家,字义仍,号清远道人。他被誉为中国戏圣、东方莎士比亚,代表作《牡丹亭》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世界各国。

  高濂这个名字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他也是明代人,字深甫,号瑞南道人,喜欢戏曲、养生、藏书、种花养草。他的代表作《玉簪记》虽广为流传,得到较高的评价,但民间也有不少的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