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原理内涵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肖俊瑶
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这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关键节点,面向历史交汇点的重要论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地位,揭示了新时代我国伟大事业建设遵循的根本思想内涵。
一、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时代之问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揭示现实矛盾,认识社会各矛盾及矛盾间的特殊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要求。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在实践指导中强化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全面分析矛盾、立足本质的基础上,深入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规律,生成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理论,具有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焕发绚烂生机。
二、立足发展视野赓续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为中华大地的延绵存续注入源源不断的民族血脉,跟随时代变革,传统文明和文化也处于普遍发展之中。面对传统文化中新旧事物的更替态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多维交融,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守正创新的观念导向,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契合。一方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立足初心不动摇,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核;另一方面,顺应时代进程,与时俱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满腔热忱助力新生事物成长。
三、聚焦生产力源泉赋能社会建设
在生产力快速演进变革的时代,挖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利于带动社会各领域建设优化升级。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核心的创新理论和成果,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以科学技术为出发点,赋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生态、社会各领域,包含以生态智慧和人工智能为支撑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模式,提升产业绿色附加值,以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助力经济效益高质量增长。
四、贯彻联系思维构建国际新秩序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各国利益休戚与共,唯有携手合作才能共渡难关。习近平总书记以“和衷共济”“天下大同”的中华传统智慧,提出以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辨证考察国家间关系,洞悉各国家、组织间的多样联系。当今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以邻为壑的交往模式必将造成国际和本国双方受损的局面,唯有摒弃零和博弈的对立思维,树立共赢的合作理念,立足全局意识和国际视野,才能实现整体功能和利益的最大化。在各国各施所长、各尽所能的合作实践中,方可共创发展红利,共享发展机遇,广泛发挥联合效益,形成世界各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始终,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无时无处不蕴含了浓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中国也将持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马克思主义开辟新境界,探索马克思主义融合中国实践的时代道路。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