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李佐

  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对于文章的感悟能力也在迅速提升。因此,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情境化课程安排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周密细致的筹备与规划。借助情境化的课程安排策略,教师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以教授《一棵小桃树》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借鉴《朗读者》节目的策划模式,将整堂课设计成一场引人入胜的文化盛宴,让学生在情境中沉浸、感悟与成长。在教案设计阶段,教师要深入挖掘《一棵小桃树》的文本内涵,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寄托。可以设想,如同《朗读者》节目组邀请贾平凹先生一样,教师也“邀请”学生进入一场特别的文学之旅。首先,通过播放精心挑选的小桃树生长过程的视频或图片,配以柔和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富有生机的氛围,引导学生“聆听朗读,悟小桃树之语”,让他们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生命力的小桃林之中,感受小桃树的坚韧与成长。

  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场“嘉宾会谈”,邀请几名学生扮演贾平凹先生的角色,分享他们对于文章中命运波澜变化的理解,以及这些故事如何与他们的生活产生共鸣。这样的互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这样情境化的课程安排,教师不仅成功地将《一棵小桃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能力,真正实现了情境教学的初衷。

  二、生活情境的共鸣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教学之中是情境化教学的一个关键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关联文本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含义,激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教学成果。以《美丽的颜色》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更深入地探索文本。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居里夫人那样,在不利环境中仍然坚持不懈追求目标的经历?”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学生反思自身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并从中找到共鸣点,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居里夫人在不利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态度和个人魅力。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组织一些模拟活动。如让学生模拟在条件简陋的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的情景,体验居里夫人在艰苦环境下的工作状态。这类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文本所描述的情景,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表演情境的强化

表演情境是情境化教学中一项充满活力且高效的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亲身经历文本的情感和内涵,加深对其的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角色扮演、分组表演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表演等形式,加强学生的表演体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角色扮演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主要是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中的某个角色当中,通过模仿该角色的语言、行为和表情,达到深入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的目的。例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策划一次双人角色扮演活动,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父亲”和“儿子”。通过这种直观且感性的表演方式,学生能够在第一人称的角度下感受到父与子之间细腻而深厚的情感联系,并在互动中加深对人物心理、社会背景及文化意义的多层次理解,从而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的发展。

  综上所述,将情境化教学应用于初中语文教育是一次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善教学成效,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展望未来,我们应当持续深入研究情境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为初中语文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注入更多新的思想与动力。

  作者单位:获嘉县大新庄乡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