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随梦远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刘传俊(郑州市)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手机的背景音乐声响起,洁白娇嫩的茉莉花瓣好像正静静地伫立于纤细的枝头上,带着一抹淡淡的浅绿,频频送来清新脱俗的美感,美感里还不时散发出缕缕淡雅的馨香,沁人心脾。

  接听手机,传来的是40多年前,我刚步入教坛曾教过的名叫闫百灵的学生的话语。他直奔主题:刘老师,最近身体还好吗?我一时不明就里,直言不讳回复说,没事儿,挺好的,很健康。他又说,好!下月中旬,我们几个同学想邀请您聚一聚。我高兴地告诉他,定好具体时间和地点,我按时参加,毕竟好久未曾谋面了,有的自打毕业到现在就从未见过,确确实实想你们了。后来得知,他的儿子要新婚大喜了!他们几位同窗好友商议婚庆事宜时想到了我。得知我心情异常喜悦、年近古稀身体倍儿棒时,兴奋至极,非要借机让我与他们同席共饮、畅叙浓浓的师生情不可。

  那是一个良辰吉日,我们在一家酒店重逢。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一个似乎有点儿陌生面孔的学生说:“老师,不知您是否记得我,我叫陈福生,不在您担任班主任的班里。您给我们讲授杨朔的散文名篇《茶花赋》的情景,至今我还记得一清二楚。”我为他们班讲过课,我就是这样走进他们心目中的?时间长了,我真的记不得了。很可能教他们的语文老师临时有事,教导处才安排我为他们讲授那篇课文的。那时候,老师帮助其他班讲三两节课是常事,根本不值一提。当一听说我教过他《茶花赋》时,精神头儿上来了,激情喷发,随即脱口背诵出了那篇范文的开头几句:“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同学们乐了,鼓掌叫好。我又口若悬河地讲起来。杨朔的散文善于运用古典诗词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典尽其妙,且语言简洁凝练,蕴含深远,在自然、质朴的遣词中淋漓着浓烈的诗情画意。随着人、事、物、景的叙写描摹,讴歌祖国和人民的哲理诗情,达到了浑然天成、曲致含蓄的艺术表现效果。无疑,好的散文分明就是一首震撼心灵的诗、一幅鲜活明快的画、一曲动听悦耳的歌,令人过目不忘。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对《茶花赋》记忆犹新,可见好散文折射出的无穷魅力。

  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还给学生们讲过杨朔的《香山红叶》。犹记那堂课即将结束,布置作业时,课文后有一习题,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许多老向导说的话......”联系课文,疑问瞬间冒出脑海,文中只有一个老向导,怎么习题里会出现“许多”呢?教材是通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难道还会出现如此低级漏洞?我初生牛犊,难避锋芒,不吐不快,将质疑形成文字,寄给上海《语文学习》杂志投石问路,得到了权威老师的认可,化解了质疑。1986年第三期的《语文学习》上是这样登载的:“写景有种种写法,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第三者来转述。本文写了许多老向导的话,这同香山红叶有什么关系?(初中语文第一册《思考和练习》)句中“许多老向导的话”是一个多项偏正定语,有歧义。“许多”既可以同“老向导”组成偏正关系,又可以同“话”组成偏正关系,这是该句容易产生歧义的原因。联系课文可以清楚地看出,给作者充当向导的只有一个人,因此,应改为“老向导的许多话”。我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内心释然。

  我对红叶情感有加,正像面对我眼前的学生。那年我就读高中时,学校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我获得的奖品是印刷品——一张7分钱的《香山红叶图》。奖品左上角用毛笔写个大大的“奖”字,右下角盖了一枚红红的学校印章。我向往香山红叶。巧极!有一年层林尽染的十月,正是香山红叶如火如荼、个性张扬得最为热烈的时候,我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中国传统文化培训班。星期天去观赏香山红叶,幸甚至哉!红叶簇拥成一片又一片,宛如成群的精灵聚集在一起,熊熊烈焰般的色彩,在微凉的秋风中更加耀目,仿佛自然界巧夺天工的霓裳羽衣舞动在秋天醉人的华章中。站在红叶树不远处端详,红叶如同视觉盛宴,撩拨得人心旌摇荡,思绪不定,浮想联翩。回来时从山沟里捡拾起来、夹在培训笔记本里的那片椭圆形红润叶片,至今仍清新如昨,燃烧在我的眼眸里。走进北京市区,我情不自禁再次回头遥望香山在秋风里跳跃的红叶,真的是为空旷大地涂抹上的亮丽颜色,饱满丰盈。

  掏句肺腑之言,我对教过的首届学生是最有感情的。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长他们10岁左右的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步入教坛,有一种开拓人生前景的新奇感,对未来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每节课上,他们清澈的目光专注地观察着我在那块黑板上写板书,传道授业解惑,用不十分流利的普通话朗诵课文。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辱使命,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千方百计将他们带入浩瀚的知识宇宙,畅游在波谲云诡的文字海洋里。我们一起跑早操、上早读课、做课间广播操、办手抄报、参加劳动、野外春游......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其乐融融。一学期每个家庭至少家访一次,成了我教学之余的不二行动。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情潜滋暗长,越来越浓。我不愿离开他们,正如他们不愿离开我一样。但岁月无情,他们毕业了,还是远走高飞了。

  那次婚宴快要结束时,我们再次斟满了酒杯,碰杯后一饮而尽。清脆的玻璃酒杯撞击声,又一次勾起我对那段校园生活的回想。那时的师生情有多纯粹,犹如繁星点点的夜空,澄净而又深邃;又如晨曦里原野草尖上的露珠,晶莹剔透,纤尘不染。一次我感冒发烧,就是那个学生闫百灵给我带来了他妈妈自养的鸡下的8个红皮鸡蛋,让我冲水喝。听说我实习期快要到了,将离开朝夕相处的他们那阵子,几名心细的女生给我送来了一把软枣和一把糖块,以示犒赏(后来我没有被分配到另一学校,仍是他们的班主任)。一个学生“打架”了,我让他躺在我的单身宿舍休息,给他买烧饼,为他穿针引线缝补被扯烂了的白上衣......他们毕业要走了,几名同学到野外采了一束野花郑重送到我手中。我激情澎湃,写了一篇题为《一束鲜花》的散文,将芳香四溢的师生情汇聚到文章里,发表于一家报纸的副刊上。

  一刻不停的光阴弹指过去了几十年。几十个春秋里,我几易其岗,思想上经历了一次次沉浮,奔波的路途中有磨砺、有喜悦、有收获。在校园教书育人时的满头黑发,如今变得稀疏而又斑白,双鬓也被风霜染白了。老矣!老有老的自豪,老年是人生中一种沉静的美,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会对过往生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多一些尊重。

  每每回忆起那段校园时光,实如啜饮老酒一壶,醇香浓郁,回味悠长。往昔岁月里结下的那段师生情,不亦然如此吗?长相思长相忆,短相思无穷极。唯愿那虽然别了的青葱日子和陈酿的校园生活永记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