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以林语堂1936年的译本为例


苏莉杰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林语堂于1936年将其翻译成英文,定名为Six Chapters of aFloatingLife,该译本不仅成功地将这部作品引入西方世界,更在翻译过程中展现了对文化负载词处理的独特智慧。本文旨在探讨林语堂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一、文化负载词的定义与分类

文化负载词,是指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表达的现象。这些词汇往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某一民族文化特性的集中体现。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文化负载词可大致分为专有名词、文学典故、宗教礼仪、物质文化、社会习俗等几大类。

  二、林语堂翻译的目的

作为一位精通中西文化的学者和翻译家,其翻译目的明确而深远。林语堂的翻译旨在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生活哲学,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三、林语堂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方法

  (一)音译

音译是处理文化负载词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专有名词的翻译。在《浮生六记》中,林语堂大量采用了音译法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例如:

  “三娘”和“三太太”被译为“sanniang”和“santaitai”,直接保留了汉语的发音,使西方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国特有的称谓文化。

  (二)音译加意译

对于某些文化负载词,单纯的音译可能无法传达其全部文化内涵,此时林语堂先生采用了音译加意译的方法。例如:

  “饮马桥之仓米巷”被译为“Tsangmi Alley by the Bridge ofDrinkingHorses”,其中“仓米”和“桥”分别音译和意译为“Tsangmi”和“Bridge”,“巷”则直接意译为“Alley”,既保留了部分汉语发音,又便于西方读者理解。

  (三)直译

直译是指在不违背译语语法和表达习惯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原文内容和形式的翻译方法。林语堂在翻译《浮生六记》时,采用了大量的直译来处理文学典故和习俗表达。例如:

  文学典故:“鸿案相庄廿有三年”被译为“Weremainedcourteoustoeachother for twenty-three years of ourmarried life like Liang Hong andMengGuangoftheEasternHan”,直接引用了东汉恩爱夫妻梁鸿和孟光的故事,保留了原文的文学意象。

  (四)直译加注

  对于某些文化负载词,林语堂先生采用了直译加注的方法,通过添加注释来补充说明。例如:

  《 群 芳 谱 》被 译 为“theChunfangpu(DictionaryofFlowers)”,通过加注解释了该书的性质和用途,帮助读者理解。

  “黄巢”被译为“Huangchao(Thegreat bandit chief at the end of theHanDynasty)”,通过加注明确了黄巢的身份和历史背景。

  (五)转换补偿

转换补偿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采用译语中相应的表达来替代原文表达的方法。林语堂在处理某些文化负载词时,巧妙地运用了转换补偿法。例如:

  “君子”和“小人”分别被译为“gentleman”和“sycophant”,虽然两者在原文中的文化内涵远比这两个英文单词丰富,但林语堂通过转换补偿,使西方读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原文的文化意象。

  四、林语堂翻译方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

  林语堂在翻译《浮生六记》时,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并非孤立存在。模因论和目的论为其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模因论强调文化的复制与传播,林语堂通过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力求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使中国文化得以在国际上传播。目的论则强调翻译目的对翻译方法和策略的决定性作用,林语堂明确的翻译目的——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指导他在翻译过程中灵活采用多种翻译方法,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从实践意义上看,林语堂对《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不仅成功地将这部作品引入西方世界,更为后来的翻译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五、结语

林语堂先生1936年的英译本《浮生六记》不仅是一部文学翻译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展现翻译智慧的杰出范例。他的翻译实践不仅丰富了翻译理论的研究内容,更为后来的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在未来的翻译实践中,我们应继续学习和借鉴林语堂的翻译智慧,为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理解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武汉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系讲师。本文系武汉商学院2024年校级科研项目“译者行为批评视阈下《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项目编号:2024KY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