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徐丹丹 陈万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中所蕴含的民主与人权、公平与正义、自由与秩序等价值理念,是宪法教育的核心思想。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负有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重要职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不断强化法治教育和法律素养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强化权益保障,激发宪法意识宪法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是公民享有生命保护、行为自由的底气和依托。它以明确法律条文的形式,既赋予并强制认可了人民至上的民主权利思想,又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得被无故侵犯的平等人权理念。因宪法有较强的理论性,内容复杂,因此需要从人本身出发,激发宪法意识,重塑对宪法的认知,要让民众感受到宪法不是只存在于法律条文中的文字,而是一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是能够让公民做事有底气、活得有尊严的权利宣言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重视并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强化学生管理规定的学习;引导学生乐于使用权利,善于维护权益,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履行义务;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借助学生手册以及法律规定解决问题,意识到宪法是真实存在且能够帮助自己化解难题的良法,从而将宪法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坚持公平正义,强化规则意识法治是以开放、确定、稳定、公正、透明、权威的法律条文对社会规则加以阐释、对社会行为加以约束、对不良行为加以惩罚,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基础上,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依据客观的法律制度而非主观的个人决定,以促进实体正义。公平与正义的实现,首先,是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和具体可操作的规则原则;其次,是要用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去推动制度规则的实施与执行;最后,是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规则所带来的结果和利益,承担违背规则所应担负的责任和处罚。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强化大学生的尊法守法观念和规则意识,引导大学生遵守规则、理解规则、执行规则,做规则的代言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向学生明确各类评奖评优的参评条件、评审规则、评审程序、意见反馈方式等程序性事项,严格遵循文件规定,同时在评选结束时也必须做好公示事项以及留档备查。而在学生服务工作中,应当引导并要求学生秉持规则意识,任何事情都要按照相应程序和流程办事,而非费尽心思走捷径耍聪明。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管理,更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塑造正确、理性的价值观。

  三、挖掘宪法理念与实践教学的创新性融合

  宪法这种具有相当高度的理论知识,处于权威地位的状态,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渗透到学生个体中去,借助实践活动,转化为既可以轻松理解、又可以高度认同的意识、理念和信仰。在“12·4”国家宪法日、宪法知识竞赛等活动举办中,要弱化宪法知识的专业性,侧重公平正义价值观念、尊法用法理念的引导和渗透;可以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参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参与社区宪法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传递宪法知识,领悟宪法精神;也可以组建宪法研究社团,借助社团举办系列以宪法为主题的歌曲演唱、诗歌朗诵、案例研讨、剧情排演等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宪法系列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结合宪法价值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权益保障,激发宪法意识;坚持公平正义,强化规则意识;注重挖掘宪法理念与实践教学的创新性融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和国家输送优秀人才,促进法治中国建设。

  (作者徐丹丹系蚌埠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助教;陈万军系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本文系蚌埠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SK09;蚌埠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理论素质提升问题研究”,2023SK02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