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三重逻辑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江可佳 孙丽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标识的文化图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从文化思想视域下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重必要性,对大学生深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逻辑——筑牢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一)文化之“根”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核心的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中蕴含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这也成为了人们日用而不觉得的行为准则。

  (二)力量之“源”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如此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优势。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的问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在解决这些不同问题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诸多智慧。例如,面对改革问题,曾提出“守正创新”“革故鼎新”的思想。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推动社会发展就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对古圣先贤们的思想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深刻的总结。

  二、理论逻辑——夯实文化基因的价值认同

  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文化认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化作推动国家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在教育、文化、传媒等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加强教育和学习,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尤为重要的是,青年学生要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认同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避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弱化。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助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文化认同的重要性,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各个领域,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现实逻辑——推动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

  (一)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需要

  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思想通过多种渠道以易爆炸式增长的方式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观念。如果在思想上不能及时占领高地,引领意识形态领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趁虚而入,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过程中,要对来自各方面的文化认真分析,不能单纯的认为“外来的都是好的”“传统的都是糟粕”,而是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辨析出能够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思想。

  (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今天站稳脚跟就必须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方面要改造其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推陈出新;另一方面,发展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创造,内容和形式都要立足当代,激活其生命力。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坚定大学生奋斗奉献社会的价值观念,培育更多胸怀天下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承担起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职责,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过程中起到正向引导作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心聚力。

  作者江可佳系吉林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孙丽君系吉林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信仰构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路径研究”,编号:JKH20220456SZ;吉林医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专项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编号:KY2023SZ04;吉林医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题“高校思政实践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概论’课为例”,编号:JY2022SZ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