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张晓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与精神支柱,其内涵深刻的哲学思想、崇高的道德观念、多样的艺术形式及生活智慧,既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特色,也为全球文化宝库提供了珍贵资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仅要传承这些文化遗产,还应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与价值,让它们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全人类共赢的动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身份的象征。面对全球化的浪潮,继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国民的民族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学习和体验传统节日、历史事件、传统艺术等,可以提高国民对自身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唤起年轻一代对文化的自豪感与责任感,进而有助于他们在全球化的发展中保持文化自信。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一)运用现代技术工具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现代技术工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数字化技术能修复古籍并进行数字化展示,以保护珍贵文献,并促进其广泛传播。举例来说,高清扫描与数字建模可恢复古书原貌,让全球用户通过网络访问这些资料;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能复现历史场景和传统生活,使用户身临其境地参观故宫或漫步清明上河图,提高传播效率;人工智能(AI)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可辅助研究人员分析历史数据、识别及恢复古代艺术品,甚至预测模拟古建筑的结构安全,这有利于使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得到及时的修复和修缮。其次,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普及,开辟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这些平台可以通过视频、播客和帖子等多种形式,迅速传播文化艺术,吸引全球观众。如微博、抖音上的古风音乐视频和传统手工艺教程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而网络直播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能与公众直接互动,从而使得技艺展示更为生动。可见,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支持,使其可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焕发新活力,进而显著提高了其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

  (二)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持续性

  政策支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我国应制定和完善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法,明确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范围及责任主体,同时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以支持传统艺术传承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及其动态更新确保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并为传承人及相关组织提供了政策及财政支持。其次,政府还应通过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激励企业与民间团体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最后,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同样关键。为此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的展示,并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工作,这样不仅可吸收国际先进的保护经验,还可在国际上分享我国的保护经验,从而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影响力,构建一个尊重多样文化价值的全球环境。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保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形态,更激发了社会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与尊重,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化

  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体系,可确保各代人从幼年起便能接触并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为此,应在教育体系从小学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系统性地融入传统文化的知识与实践,如小学阶段讲述中国传统节日和历史人物的故事,中学阶段在历史与文学课程中深入讨论传统文化的哲学与艺术成就,大学则开设专业课程如中国传统音乐、书法、绘画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深层次理解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开展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如庆祝传统节日、手工艺制作、传统戏剧表演等,可以方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作者单位:中共西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