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


曲梦婷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城市规划和管理座谈会时指出,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时代意义。

  “城,所以盛民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理念贯穿于城市工作的全过程。他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空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

  创新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明确指引。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加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还要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为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场所。我们要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为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并多次强调其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性。在多次讲话和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这一论述为我们指明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也为我们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共建意味着全社会都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各方力量都要齐心协力,共同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贡献力量。共治强调的是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方式。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激发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参与热情,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局面。共享则是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通过共建共治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社会治理的成果,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这一理念不仅是对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任务的积极回应,更是对中国城市发展路径的深刻洞察和明确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置于突出位置。他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城市建设与治理正朝着更加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将会在城市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城市成为人民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共同构建美好的城市和社会。在推进城市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