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策略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封雨龙

  大数据时代,公民的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依托互联网平台收集公民的个人信息,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迅速把握消费者需求,借助信息优势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为公民提供便利,帮助公民把握发展机遇,作出最优化的选择,实现个人的发展。但大数据时代在给个人信息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定挑战。这一过程中,若公民的个人信息未能得到妥善的保管和使用,造成信息泄露,可能会对公民的个人生活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至关重要。当前,随着政府干预范围的扩张和公权力的扩展,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大量基本的个人信息被相关行政机关处理,下面重点探索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策略,以期充分发挥行政法的管理优势,提升信息保护效能。

  一、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确保有法可依

  大数据时代,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确保有法可依,是提高行政法对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的基本前提。当前,行政法在个人信息保护层面存在界定不明确、规则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公民的个人信息在遭到泄露后,可能面临难以申诉与维权的情况。因此,要明确行政机关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职责,细化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强化公民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力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方式,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中明确常见、具体的侵权行为,为复议程序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证据。同时,降低个人信息侵权案起诉要求,切实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整合行政法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零散的制度条例,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法律体系,为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便利。

  二、规范行政机关作用于个人信息的行为,确保有法必依

  大数据时代,规范行政机关作用于个人信息的行为,确保有法必依,是提高行政法对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的重要环节。公民个人信息的储存、管理、运用等均离不开行政机关人员的操作和实施,而一切国家机关、党派团体以及个人等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因此,对行政机关作用于公民个人信息的各项行为进行规范至关重要。一方面,政府可以开发便捷的程序软件,优化公民个人信息储存、管理等操作流程,使各项工作更加简约、规范和高效,减少行政工作人员犯错的机会。另一方面,政府应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提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法律素养,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三、监督行政机关作用于个人信息的行为,确保执法必严

  大数据时代,监督行政机关作用于个人信息的行为,确保执法必严,是提高行政法对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的关键环节。相关主体要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监督,确保行政机关作用于个人信息的各项程序严密有效,真正做到执法必严,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一方面,设立统一的行政监督标准,明确监督的步骤和重点,促进监督程序的系统化和合理化,强化监督效力,为行政机关作用于个人信息的现实行为指明方向,推动行政机关执法过程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搭建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对行政机关作用于个人信息的网络行为及操作软件的安全度等进行监督,保证线上操作程序的安全合理,避免因不当行为或软件病毒等的入侵,造成公民个人信息大规模泄露。

  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广泛传播既为企业、个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也给人们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而行政法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强化行政法保护力度,提升行政法保护效能迫在眉睫。首先,文章从立法的角度提出了要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实现有法可依,为政府更好地履行服务与管理职能提供条件。其次,文章从守法的角度表明要对行政机关作用于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行政人员办事合理、合法,尽可能杜绝知法犯法的现象。最后,文章从执法的角度强调要对行政机关作用于个人信息的现实行为、网络行为进行监督,真正做到执法必严。综合来看,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机构、单位共同建设、共同努力。

  (作者系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