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革型组织推动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李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党在整个高校体系中的基石,其发展质量直接影响到高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面向新征程,高校必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从“四个方面”着力建好坚强战斗堡垒,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奋力打造培养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

  以党建统领把牢变革方向,当好高质量发展“答卷人”

  党建统领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的核心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在党建统领下,紧密围绕党的教育工作方针,确保高校变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基层党组织要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确保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一方面,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增强“四个自信”,使基层党组织始终成为党的忠实拥护者、坚定执行者、积极参与者;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组织在高校基层的领导地位,引领变革工作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以机制构建保障变革动力,锚定高质量发展“总航标”

  机制建设是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变革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校要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对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服务体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另一方面,要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党建工作实效。具体而言,一是完善决策机制,确保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中发挥核心作用;二是优化执行机制,确保党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三是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是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以人才培养激活变革效应,练就高质量发展“硬本领”

  人才培养是高校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实战实效检验变革效能,把握高质量发展“牛鼻子”

  实战实效是检验基层党组织变革效能的重要标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校要注重实战实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对此,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紧密结合高校的实际工作,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一要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把开展主题教育中的好经验、好作风以制度化形式固定下来,引导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二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洁自律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要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切实解决影响高校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师生身边的难题,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进而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要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针对未来发展趋势与全局发展需求,精准定位结合点,从而推动以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带动高校整体发展。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为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3ZD05】;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3SKGH272】;重庆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编号:2023DJ30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