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年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王保银(辉县市)

  老家人说,一进腊月都是年,也有人说得更有趣:小孩小孩你別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而我以为老家真正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

  你听俺老家那古老的年谣: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蒸馍馍,二十九贴花纸(对联),三十退皮(洗澡)撅起屁股去磕头。

  二十三祭灶关,是人们祈求上苍的保佑,以求平安祥和的意思;二十四扫房子,彻底大扫除,老屋旧院一下子焕然一新了,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二十五磨豆腐,豆腐一下子占据了大小缸盆,是丰年富足的样子;二十六去割肉,村庄内外就一下子冒出那么多屠宰场,黑的、白的、花的老肥猪,吱吱大叫着,被绳捆个四脚朝天;二十七去赶集,乡村集市的情景也很热闹,妙不可言;二十八蒸馍馍,长的圆的馒头,素的肉的包子,盘成花型的枣花馍,有大也有小,还有布袋状的,刺猬状的,盘蛇状的,花瓣状的,一锅又一锅出来,装满了一簸箕、一竹篮......不用说,都是生活富足红火的寓意。

  但我记忆最有趣的还是二十九贴花纸(对联)的情景。那时没有卖春联的,都是各家买了大红纸找上门来现写。那场景你看吧,我被众人围在中间,有侍水倒茶的,有递烟点火的,一根根吸不过来,夹在耳朵上,滚在桌案边。纸有人割,联有人拉,桌有人扶,笔有人洗,墨汁有人倒,我只管写。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宽的,窄的都有,半晌功夫不到,就铺了半个院,红纸黑字黄士地,蓝天白云相衬,冬日暖阳映照,真好看,要是碰上下雪天,白雪映红联更美。这时满院都是欢声笑语和赞叹声,心里头就别提多美了。

  这一切备齐了,年的脚步也近了,到了年三十这天,原先公路上穿梭的车辆突然变少,街道上的行人也明显见少,沿街门店格外冷清,店家好像也一下子慌了,赶紧打理着货物收摊。这时还有人没备齐货,行色匆匆地赶来,店家却没了以往的耐心和热情,只生硬地吆喝:差啥,快说,关门哩!来人便匆匆要了东西,又匆匆离去。

  大年三十的中午,真正的年拉开了帷幕,难得团圆的家人们聚拢在一起,那种感觉,那种氛围,把一年的不快,还有愁苦,全都忘得一干而净,我敢说那是人们一年中最甜美的时刻。

  这样说来,老家的年就成了映在心间的一幅画,成了一首古老的歌,又或是一杯甘冽的酒,全成了心间浓浓的乡愁。这乡愁是那时崭新的年画,那厚厚的彩纸散发着的油墨香,是年画里样板戏中的英雄人物李玉和、郭建光还有杨子荣、李铁梅们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这乡愁是村街上搭建的高高的秋千,是成群结队拜年磕头的场景,是每家每户大地锅煮肉的香味,是那一根根红蜡烛在新旧交替的时刻把老屋映照得满屋喜气的情景,是除夕的夜里才能见到新衣新裤新鞋新帽的喜悦之情。这乡愁又是那时的雪天一地洁白映着红彤彤的春联的情景,是大雪压弯树枝抖动着的春的喜悦,是那时年下满街涌动的人流和张张笑脸,是村上的戏班子自编自演的“村晚”。这乡愁是那时简易的一盘小菜、一盘煮花生或是茴香煮黄豆,要是再吃上一碟葱丝醋馏猪大肠或是凉拌猪肝什么的猪下水,那就别提多美哉快活了。

  想起这些,我自然会想起那时的乡俗民风,纯朴而亲切,厚道而自然,简单而快乐,整个村庄都溢满了喜气。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节奏快了,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吃的喝的用的应有尽有,电话联系,微信沟通,过年有在家的,也有出游的,有在家做饭摆桌的,也有一大家子去饭店聚餐的。年,总是人们盼望的,过年,也总是人们心情最舒畅的时刻。老家的年,现在和以前有了许多不同,但是,变的只是方式,老家的年味和记忆,在我的心底却永远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