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勾相格
思政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动力。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青年大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大学生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技能,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栋梁。可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而党建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党建引领下构建思政教育育人模式,能够为思政教育的改革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实现协同育人。基于此,下文重点探索党建引领下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加强思政教师党性修养,提升党建育人意识
加强思政教师党性修养,提升党建育人意识是构建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必然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加强教师党性修养,深化教师对党建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的认识,引导教师有意识地将党建渗透在思政教育中至关重要。一方面,高校应定期举办思政教师培训活动,邀请优秀党员干部向教师传递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会议报告等,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党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准确把握党建工作的发展方向,有选择性地将党建内容融入思政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应鼓励教师党员积极参加红色主题演讲比赛、党员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实践中查漏补缺、加强记忆、深化理解,进而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指引,实现育人目标。
二、创新思政教育教学形式,优化党建活动过程
创新思政教育教学形式,优化党建活动过程是构建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可见,思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以党建引领思政教育,推动思政教育活动创新是思政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党建活动引入思政课堂,带领学生参观党史馆、革命旧址等,实现思政内容与党建工作的融合、资源的共享,优化党建活动过程,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这一举措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党的峥嵘岁月,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热情,促使学生坚定政治定位,提升政治素养,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与各地党校、党组织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共上一堂课”活动。这一举措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从不同层面加深学生对党的认识,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汲取教学经验,实现专业化成长。
三、完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提高党建融合效果
完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提高党建融合效果是构建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重要保障。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各部门、各机制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将党建纳入思政教育体系有助于各部门加强互动和联通。一方面,高校应完善思政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党建与思政教育的统一。党建在思政课中的渗透,势必会影响教育目标、内容、形式等,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改进教学计划,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高校应将校外教育专家、评价专员、校内教师领导及学生等多方主体纳入思政教育监督和评价体系,要求他们适时对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通过监督和评价体系,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和改进,提高育人质量。
以党建引领高校思政教育,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施,系统地提升学生对党规党章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党性修养。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思政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保障,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此,高校要积极将党建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思政教育育人新模式,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系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