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涵及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余文文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不仅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回答现实问题,更是回应西方哲学思潮的理论研究。学界对于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理解各有不同,其中不乏有偏差甚至曲解的情况。正确把握马克思社会主义观主要内容对于我们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对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构想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马克思在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呈现的样态上进行分析,做出对未来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有方向性的推测,笔者认为应该从马克思如何构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出发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观进行把握。

  (一)社会主义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切社会形态都有其历史必然性,人类历史的发展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步入社会主义。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是追求最大化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因为在生产力发展到高水平之后,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会导致无法调节的割裂状态。最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成了必然。生产力自身不可阻挡的发展就导向社会主义作为新的、有生命力的“现实”代替衰亡的现存,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并不是人们头脑中的臆想,而是一种必然到来的结果。

  (二)坚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核心问题,决定着在生产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着社会生产的目的以及为之服务的国家性质。从生产资料和社会产品开始出现剩余,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建立的社会制度就开始出现,其分配制度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剥削。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几千年社会发展中,社会制度的变迁只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外一种剥削制度。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三)坚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以何种方式组织社会生产”是经济学中的基本问题,也是任何社会形态都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对这一问题的主流观点是著名经济学者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看不见的手”会调节社会生产,提倡经济自由主义,但是资本主义频发的经济危机却显示出市场为导向的滞后性、盲目性。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和对空想社会主义合理内涵的批判继承中,指出商品生产的局限性,提出社会主义社会需要有计划地、按需要地组织生产。马克思指出计划经济是公有制的运行基础,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特征,只有个人在产品上的劳动不用进行交换,也不表现为物的属性,而是直接作为社会总劳动的部分而存在,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地实现。

  (四)旨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马克思站在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角度,其社会主义观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得到明显提高。在看到资本主义创造的“自由”中,马克思敏锐地认识到资本主义把现实的人从对人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但是却重新陷入了对物的依赖,始终未脱离人本质上的异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马克思主义作为解放人的理论,在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目标。这种追求“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描绘了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人类在自身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解放的场景。

  二、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对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价值

  正确认识马克思社会主义观。一方面,有利于纠正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认知错位,对我们发展好社会主义在现代化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明确步入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多样的。

  (一)坚持社会发展的趋势依然是社会主义

  距离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诞生过去了一百多年,当今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生命力也更强。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作出的有普遍性的推测依然有效,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向依然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只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上验证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同时,也明确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长期性,不能因为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就否认社会主义必然实现。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尊重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作为新的、有生命力的“现实”代替衰亡的现存,决定社会主义的实现并不是人们头脑中的臆想,而是一种必然到来的结果;超越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观臆想,找到变革社会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正确的革命道路是无产阶级革命,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明确社会主义实现形式多样性

  在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问题上,马克思从认为只有暴力革命才能迎来社会主义,到认为暴力与非暴力革命的手段都是通往社会主义的现实途径。这一深化的过程让马克思认识到社会主义的道路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虽然现存的社会主义都是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非暴力革命的手段逐渐成为可能。为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是多样的。

  (三)纠正对社会主义认知的错位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脱贫攻坚工作也有了巨大成果。但是国内外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如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等,使国内青年及全体人民在这一问题上产生认知错位。在这种情况下,清晰认知到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与马克思设想传统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对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系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