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王青鹤
文化自信自强是支撑一个民族奋勇前行的基础和不竭动力,是“两个结合”重要论述在意识形态层面的深刻彰显。“两个结合”深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指明了道路,赋予了中华文明焕发蓬勃生机的强大驱动力。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实现全民族文化自信自强,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需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时代意蕴,在深化“两个结合”过程中,不断加强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构建文化自信自强发展新局面。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强化文化自信自强的价值逻辑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是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绵延五千多年的重要精神积淀,其为续写华夏文明、创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引导。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是促进时代青年肩负使命任务,走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新征程的思想保障。
坚定“四个自信”的价值导向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处于基础地位,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根基所在。缺乏文化自信自强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文化自信自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主要根源在于传承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之所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赋予中国人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在长期积淀中蕴含了科学的治国思想和方略,指导和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二是文化自信自强体现了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信仰和时代目标,只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依托厚重的历史底蕴,才能坚定“四个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需坚定不移贯彻“两个结合”,挖掘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自强的自觉性,为坚定“四个自信”构建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精神指引
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自信自强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举措。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对社会意识形态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在重视经济、军事、国防等硬实力建设的同时,也需明确意识形态安全的必要性。新时代语境下,铸牢主流意识形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需全面理解“两个结合”的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供给,有利于坚定大众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另一方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保证意识形态安全对传承文化自信自强、弘扬中国精神发挥了引领价值。在持续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中,需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两个结合”,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自强奠定坚实基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创新文化自信自强的实践举措
以“两个结合”为指导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并不是简单的政治口号,而是需要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推进中对其进行彻底贯彻和落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科学转化与创新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根据历史经验可知,马克思主义真理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其科学性也在实践中不断被证实。因此,在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过程中,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保证“两个结合”理解和实施的正确性。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促使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时代价值,引导大众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将文化自信自强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主,增强文化事业发展向心力;需全方位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利用新媒体载体加强其传播效应。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部分不良意识形态涌入国内,此时更加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展开科学分析,辨别不良意识形态,坚守中国主流意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思潮,推动时代发展,彰显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功能,精准把握“两个结合”,提升文化自信自强。
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以人为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政治理念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核心宗旨。党的十九大以来,文化活动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学习中占据的比重逐渐加大,成为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基础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成为丰富人民日常生活、提升精神追求的重要抓手。对此,深刻把握“两个结合”,促进全体人民文化自信自强,需秉持以人民为本理念,由人民创造文化,再由文化陶冶人民。一方面,以人民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优势,人民群众是创建高质量文化事业的主导力量。只有深入人民群众,关注和满足其文化需求,才能激发文化自信自强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文化创新需依靠广大人民。人民拥有强大的创新创造能力,能够共同守护文化自信自强根本立场。以人民满意度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出发点,能保持文化发展底色,调动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性,提高人民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获得感。
坚持守正创新高度融合的发展道路
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不间断的核心支撑,其中“守正”是根基,为传统文化创新指明方向;“创新”是动力,为守正文化赋予动力。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高度融合,践行“两个结合”,在保留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根基的基础上赋予其新时代特征,能够促进其创新发展。纵观中国历史长河,传统文化在促进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赋予中华儿女最具活力的文化自信自强。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得益于其在不同阶段与社会实践相融合。这种内在的创新精神是激励现代人深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持续开创人民满意文化事业的精神指引。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国需重视“两个结合”的指导,在传统文化守正的同时增加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元素,创新其表现形式、载体、材料等元素,推动其时代化发展,使其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赋予每个人实现文化自信自强的信心与决心。
(作者现任中共鹤壁市委党校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