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浄云寺”寺名的来历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的一天,康熙西巡回鸾途中,莅临获嘉,由县令冯大奇陪游大官寺。寺内僧人见皇上御驾光临,一个个满脸惊喜,受宠若惊。喜的是千载难逢,一旦讨得万岁爷欢喜,大官寺可就声名远扬了;惊的是当今皇上竟然看上了这个小小寺院,唯恐有个三差几错的,惹恼了皇上,落个粉身碎骨那可不得了。
年已六旬、鹤发童颜的寺内住持,引康熙在正殿落了座,一边小心翼翼地陪着说话,一边思量着请万岁爷为寺院题写匾额的事。原来,大悲院的匾额年代久远,漆迹斑驳,想趁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请皇上题个匾额。康熙本来就喜欢舞文弄墨,题诗书字,也逢着此时心情颇好,当住持诚惶诚恐地把想法说出来后,康熙当即应允。寺内有一个叫超玉的和尚,手眼活泛,手脚麻利,见此赶忙取来笔墨纸砚,在案上铺好,垂手退到了一边。
康熙想给大悲院换个名字,但换个什么名字才好呢?这时,天上飘来几朵祥云,正巧停在寺院上方,康熙大喜,略加沉吟,就提笔蘸墨,一挥而就题了“浄云寺”三个大字。待他收住笔,不经意地又瞟了一眼纸面时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原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堂堂万岁爷竟把“净”字写成了三点水变成了“浄”字,这可真是丢人又现眼。那超玉和尚,何等精明,眼睛向案上一瞟,早明白了三分,只见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拍手大笑道:“圣上果然是真龙天子,水多为净,妙哉,妙哉!”
既然水愈多愈净,那三点水的“浄”字自然比两点水的“净”字好。按这个说法,这“浄”字不但不是误笔,倒成了神来之笔。那康熙皇帝正愁着下不来台,闻听此言,不禁大喜,心里暗暗叫好,遂脱口而赞道:“好个大和尚。”
次年,浄云寺添建了一座高约数丈足足五大间的御书楼,康熙所赐超玉和尚一诗刻于其中,楼上悬挂康熙赐给超玉的“行若神秀”匾额;浄云寺寺院门口上悬御书“浄云寺”匾额。超玉自从得了康熙的赐封,就开始变得骄傲起来。为了炫耀自己,他还特意把那只被皇帝搀扶过的胳膊用鲜亮的红绸系成结子,这头套在脖上,那头吊着胳膊襻了起来。渐渐地,超玉也不把寺内僧众放在了眼里,获嘉县城的百姓更是畏惧他三分。
新任获嘉知县熊士弘(乳名熊四别)上任不久,耳朵里就灌满了超玉欺压百姓、鱼肉僧众的传闻。熊士弘的母亲当过康熙的乳娘,他小时候天天跟着康熙一起玩闹、睡觉、读书、吟诗,哪里能容忍超玉的所作所为呢?熊士弘就有意羞一羞超玉,杀杀他的威风。
这天,熊知县特意来到浄云寺,见那超玉依然襻着胳膊,横着脸,摆出一副谁也瞧不起的样子。熊知县便佯装不知,关切地问道:“大和尚,你襻着胳膊,莫非是折了筋骨?”
超玉好不得意,哈哈笑着,还用手拍了拍那只被康熙搀扶过的胳膊说:“熊知县,我这只胳膊是圣上搀扶过的,主贵得很哩,不襻着咋中哩?”超玉满认为这个新任知县也会像县衙里的其他人一样,既羡慕又崇敬,不料想,熊知县却不以为然地笑了一笑。
熊知县沉吟片刻道:“你可知道,我跟皇上是啥交情?”超玉闻言不禁一怔。
熊知县又说:“皇上搀你一下,你就得把胳膊襻起来。那我从小就跟皇上厮跟,在一块儿玩耍、吃睡、读书、吟诗,该咋办?你说,是不是就该里三层外三层地裹起来呢?”
超玉闻言大惊,没敢吱声。熊知县瞅了瞅他,又接着说:“我要是严严实实地把自己裹起来,不能吃喝拉撒,那不早就命归黄泉了,哪还会来获嘉就任县官?”
超玉和尚受了熊知县的奚落,仍不思悔改,横行乡里,没少欺压百姓,奸淫民女,激起民愤,后被熊知县用耙地用的耙床耙死了。
康熙帝在浄云寺题匾一事,很快在获嘉流传开来,从此“净”字偏旁无论写成三点水还是两点水,都念做一个音。读者诸君如若不信,尽可以去翻一下字典,那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哩。⑦ (王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