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8日,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呼吸内镜诊疗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马胜喜带领的医护团队与麻醉团队精心协作,在对一位患者全麻下顺利完成一例中心性肺癌晚期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并首次应用硬质支气管镜完成介入治疗。此例介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市中心医院在呼吸介入诊疗领域又上了一个台阶。
患者为右肺中央型鳞癌晚期患者,右主支气管高度狭窄,且肿瘤发展迅速,常规化疗及免疫治疗已无效。
为缓解患者痛苦并减缓肿瘤发展,马胜喜团队决定给予患者内镜下放射性粒子植入行腔内放疗。术前经积极检查,综合患者各方面检验数据,经协作科室会诊,确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并准备多套风险预案。
手术如期进行。在全麻下植入喉罩,医护人员探明患者气道内情况,之后拔除喉罩,置入硬质支气管镜至右主支气管近端。之后,以超声气管镜定位肿瘤,超声下可清楚显示隐藏在气管壁下的巨大肿块,同时,显示出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随后,在超声的指引下,通过穿刺针将125I粒子置入肿块内部,放射性粒子将在今后进行不间断的放射治疗,从而完成对肿瘤的近距离放疗,肿块也将逐渐缩小。微创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无明显出血症状。
肿瘤晚期患者因常规放化疗已无效,且中心型肺癌堵塞呼吸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常规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风险大、副作用多,而经内镜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且在超声指引下,能够精确定位肿瘤及分辨血管,风险明显降低。
该手术能够通过气管镜应用高频氩气刀、激光、电圈套器、冷冻、放射性粒子置入等措施,对肿瘤进行切除,从而打通堵塞的气道,缓解患者痛苦。而包括放射性粒子植入的腔内近距离放疗,则可以最小的副作用对肿瘤进行放疗,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又被称为“体内伽马刀”或“离子刀”,是对肿瘤进行局部放疗的一种方法,与普通放疗比,具有疗效较好、副作用轻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对外照射疗效差,及不耐受体外放疗的患者。
既往支气管镜只用于中央型气道病变的诊治(相当于“陆路”),近年来,由于EBUS(超声支气管镜)技术的发展,对中央气道周围的病变,包括肺门和纵隔的病变的诊治(相当于“天路”)也成为“轻车熟路”。而由于导航技术的发展,对肺内周围性病变的诊治(相当于“空路”)已无禁区。因此,支气管镜全方位适用中央型气道及肺内所有部位病变的诊治。
市中心医院已多次进行经内镜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临床效果理想。本次介入手术的亮点,在于首次应用硬质支气管镜,该项技术的开展,将预示大气道占位的镜下治疗、支架植入等高难度介入手术的风险明显降低。
本次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顺利完成,得益于市中心医院领导班子近年来重点抓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决策指引,以及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与麻醉团队的精心合作,还得益于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呼吸内镜诊疗中心在“科技兴院”思想的指导下,呼吸介入诊疗水平稳步提高。仅2021年就开展了EBUS-TBNA(三级手术)超过200例;冷冻、氩气刀、激光等四级手术60余例;大气道狭窄、困难异物取出、放射性粒子置入、大气道肿瘤切除等介入手术也屡有开展。截至目前,该院冷冻、氩气刀、激光、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四级手术达到20余例;EBUS-TBNA(三级手术)已完成超过100例。
(赵振波 蔡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