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市二院感控人驰援郑州战疫记忆

工作中的张贞,认真负责,兢兢业业。

编者按 为激励全院职工绷紧疫情常态防控弦,市二院党委办公室于4月18日编发了该院感染管理科感控员张贞驰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院区迎战新冠疫情的事迹,今天《新乡日报·卫健周刊》予以全文转发。

2022年1月18日,农历腊月十六,虽然年味渐浓,但医务工作者防控疫情之弦并没有放松。

像是与春节较劲儿,河南疫情日趋严峻,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院区作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点医院,收治了来自全省各地的确诊病例。为确保医务人员的规范防护,省卫健委在全省范围内迅速集结了一支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熟练的感控队伍,驰援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点医院。

市二院感染管理科感控员张贞接到驰援命令后,马上向同事交接好工作,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匆匆收拾行李奔向抗疫一线。

以下是感控员张贞记录下的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院区长达41天感控工作的点点滴滴。

(一)

抗击疫情,感控先行。

这就意味着在医疗救治前,要把各项防控工作想到前面、做到前面,要和时间赛跑。在去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院区的路上,我思绪万千,在定点救治医院内感控工作肯定是艰巨而复杂的,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提高感控水平的机会。能与来自全省各地的感控专家一同工作和探讨问题,履行神圣使命,我的内心无比激动。然而,这也是一次挑战,高强度的工作量,陌生的工作环境,丝毫不容出差错的闭环工作流程,都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到达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院区的第一天中午,省人民医院感控办主任孙明洁介绍了港区医院的现状。疫情来势汹汹,该院区的许多线路来不及改造,为了便于患者治疗,他们将有限的供热资源优先供应给隔离病房。

那时,室外飘起了雪花,室内寒气袭人,但当我看到深夜陆陆续续到达港区医院的工作人员还没有完全熟练掌握穿脱防护用品的标准制度和流程时,早已经忘记了寒冷,立即投入到了对工作队员的培训工作中。

(二)

所有到达医院的工作队员上岗前,我们感控组成员都要一对一指导工作队员穿脱防护服的步骤,告知注意事项、防护要点等,确保队员真正掌握防护技术。

对工作队员,我们手把手教学,一对一考核,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细节问题。

“老师,您再看一遍我脱防护服的流程吧。”“老师,您看这样脱正确吗?”……我耐心地一一进行解答和示范。

连续的培训,在碾压寒冷、碾压饥饿之后迎来了黎明。

培训结束,感控管理切换到更加紧张的模式。

在感控管理工作中,我们中午从未休息过,而是利用这段时间统计各种感控数据并及时上报,使医院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我们感控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的风险点,以便立即整改,杜绝感染的发生。

疫情无情人有情,寒冬腊月起春风。

在到达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院区的第二天,隔离酒店的领导得知那一天是我的生日,专门为我送上了真诚的祝福和蛋糕、长寿面。透过生日蛋糕上的烛光,我的思绪飞到了全国无疫的明天,并坚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三)

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那些日子里,我每天都要进入污染区协助医生查房,开展查看医务人员的各种操作等工作,随时对病区消毒和终末消毒进行科学指导,利用晨会时间对工作队员进行感控知识培训,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每天对环境表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核酸采样。

在ICU工作,新冠病毒难免,所以医务工作者脱防护服时稍不留神就会让病毒有机可乘,所以医务工作者能顺利脱下整套防护服至关重要。

鉴于这种警惕性,我细致地观察每位医务工作者的操作,盯紧他们进行多次手消毒,一丁点儿也不可以马虎;采用信息化手段,24小时全方位对一脱区、二脱区医务工作者防护用品脱卸进行监督,一个不合格的口罩、一个关不上的门禁、一个不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置……每个都不放过,做到督导全方位、无死角,以确保隔离病区医务工作者、患者、清洁人员的安全,因为这是实现患者清零目标最基本、最有效的举措。

其实,感控工作不仅是感控员的事,也是全体医疗队员共同参与的事。每一次对同伴儿的严格监督与善意提醒后,他们说的一声“谢谢”;每一次来到患者床旁他们竖起的大拇指……这些,都是感控团队众志成城浇灌出的硕果。

(党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