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
    

现代化手术区麻醉团队的初心
——市中心医院东院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侧记

现代麻醉医师在手术室的任务,除保证患者在安全、舒适的情况下接受手术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在手术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重要生命功能的变化进行监测、诊断,并由此进行治疗,保证围术期(指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患者的安全。因此,麻醉医师需要比外科医生更懂内科,比内科医生更了解手术。随着麻醉师责任的延伸,很多医院把麻醉科更名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题记

在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气势恢宏的楼群里,有一片神秘的区域,面积达3800平方米,这就是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说它神秘,是因为这里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只有三类人可以进出,第一类是需要接受手术的患者;第二类是为患者做手术的医护人员;第三类是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的麻醉医护人员。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的麻醉医护人员,既要保证患者在安全舒适的情况下接受手术和患者围术期的安全,又要为主刀的医护人员提供所有工作的便利,相当于手术区域的大管家。

只要东院区有手术,就有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对手术的排期和对手术室的调度,对手术患者的全程“护航”。

履行使命,践行初心。该学科的医护人员常常与节假日失之交臂;一台连一台的择期手术,常常使他们废寝忘食;急诊手术室的灯光,常常让他们模糊了深夜和黎明的界限。

“上班有点儿,下班没准儿”,是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50多位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

大年初一的急诊手术

今年农历大年初一上午,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孙来广、院长车振勇一行,专程到市中心医院老院区和东院区临床科室,向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拜年。

当他们来到东院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门前时,该科主任李明勇、护士长薛然荣,带领几位医护人员,仅仅在学科门口与院领导打个照面,就匆匆转身赶回到急诊手术室。因为急诊手术室里,正在开展生死时速的急诊手术,李明勇、薛然荣,还要继续坐镇监控指挥手术中的麻醉事宜。

东院区开诊以来,由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人员紧张,李明勇、薛然荣等不仅要带领全学科的职工朝乾夕惕地工作,还要带头在节假日值班。经验告诉他们,过年过节遇到的都是人命关天的急诊大手术,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果然,李明勇、薛然荣带领同事在今年农历大年初一值班时,就遇到了两台事关患者生死的手术。

初一凌晨,一名产妇出现难治性产后出血,妇产科联合兄弟科室在对其实施手术抢救过程中,患者又出现了凶险的并发症——羊水栓塞,但联合手术最终让患者转危为安。这其中当然离不开李明勇、薛然荣等麻醉医护人员的术前会诊以及在8个小时手术中形影不离的麻醉“护航”。

还是今年农历大年初一,一名67岁的女性患者右下叶支气管被花生米完全堵塞。李明勇和主治医师、麻醉医师韩威利对患者实施了全麻,东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顺利通过支气管镜,将患者支气管内的花生米取出,患者病情发生了立竿见影的好转。

就是不在单位,李明勇的手机也是每天24小时待机,以应对毫无征兆的急诊手术麻醉咨询。

2021年12月23日晚上8时,韩威利和住院医师姚帅多,刚刚忙完白天的择期手术和5台急诊手术,普外科又送来一张急诊手术单:患者术前诊断肠梗阻合并消化道穿孔,而且患者三年前曾因扩张性心肌病行心脏移植术,目前肾功能不全。

已经做心脏麻醉10年、刚从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学习回来的韩威利,从来没有遇到过心脏移植术后的患者做非心脏手术,并且是急诊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由于是急腹症患者,病情不允许拖延。

韩威利拨通了李明勇的手机,汇报了该患者的情况。李明勇指示要迅速手术,尽快解除患者感染性休克状态,保护患者脆弱的心功能、肾功能,同时给出术中麻醉管理要点。有了李明勇的指点,韩威利和手术室医护人员姚帅多、李智炎、王冰梅娴熟配合,支持普通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徐兵团队的手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小时随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8小时随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0小时,患者安全返回普通病房。

高端大气的手术区域

东院区的手术区域面积达3800平方米,21个标准手术间的配置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对这个“高大上”的手术区,李明勇可没有少花心思。三年前,东院区还是毛坯房时,他就把手术室的现代化蓝图在脑海中勾勒出来。

看到当初的手术区域布局,与现代手术室的设计理念有一定差距时,追求手术室完美的李明勇很是焦急。于是,他以主人翁的精神,拿出全新的布局结构调整设计方案,积极向院领导反映,得到了院领导的支持。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他牺牲掉了所有的业余时间,不辞辛苦全力指导施工方,精心调整手术室布局,最终使这个国内一流的手术室问世。

作为省市重点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院区手术区域在市中心医院的精心打造下,智能化管理系统应有尽有。医护人员进出门,有《手术室医生护师行为流程图》指引,换手术服、取鞋帽、还“行头”,都实现了智能化;总监控室不仅能控制每个房间的电器,以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各个手术室的运行现状,还能以64块监控视屏显示各个区域的实时画面,画面可以按照指令,在小画面和全屏画面之间任意切换;就连洗手池也设计为一组莲花造型,令人赏心悦目,具有防止水花溅出的功能。

更为重要的是,手术室里实现了重器成组成套,使手术主刀医师如虎添翼,使麻醉医护人员底气倍增。滑轨CT,能滑行到患者手术床前,为其实施扫描;C型臂,可以围绕患者自由旋转,让掌控导管导丝的医师,为患者做介入手术得心应手;连与CT、C型臂配套的智能手术床,每台的价格都达到了二三百万元。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临床思维的职业,为此,手术区域专门设立了能容纳50名医护人员的多功能学术厅,以供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医护人员“充电”。医办室、护办室,医护人员的餐厅和休息室的设置,也洋溢着温馨的氛围。

大管家,操心大。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每天都要在手术开展之前,将手术室所需要的手术工具和用料安排到位,将所需要的现代化医疗装备调试到最佳状态;对每天平均30多台手术的顺序、手术间的安排、麻醉医护人员的配备等,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麻醉医生,这个不为大多数老百姓所熟悉的职业,其实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手术开展中,手术医生专注于手术本身,无暇顾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麻醉医护人员则要在手术过程中时刻观察、调控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一个无痛舒适的手术环境。俗话说:“开刀去病,麻醉保命”,就是将麻醉医生看成手术患者的“生命保护神”。

(勿忘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