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岁的男童晗晗(化名)在家玩耍的时候,误吞了一枚硬币,被紧急送到当地医院就诊。经腹部CT检查,硬币已到达降结肠部位,医生考虑单枚硬币一般多可自行排出体外,遂建议回家观察。可一周过去,仍不见硬币排出,再次行腹部CT检查,发现硬币还在原部位,于是行结肠镜检查,由于晗晗降结肠部位十分狭窄,反复尝试未能取出,当地医生建议晗晗通过开腹手术取出硬币。
晗晗父母不忍孩子小小年纪便遭受开腹手术之苦,于是带着晗晗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均得到相同结论。
今年1月下旬,晗晗来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新医一附院)就诊,入住小儿外科二病区。刘根生主任医师邀请内镜科常廷民主任医师会诊。经过专家对晗晗病情反复讨论,决定先行经结肠镜异物取出术,如实在无法通过内镜取出,再由小儿外科团队通过微创手术取出硬币。
术中,常廷民和宋世义医生精神高度集中,动作小心谨慎,在朱国芳护士的严密配合下,循腔进镜发现硬币已嵌顿在降结肠狭窄处,不敢强进,否则可能会引起肠壁出血、穿孔等危险。马上启用预备方案,先用球囊对狭窄的肠壁进行扩张。
经过反复扩张,硬币终于显露出来,内镜团队使用异物钳小心夹取,将硬币成功取出。再次进镜仔细观察肠道黏膜,没有发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当晗晗母亲看到被胃肠液腐蚀得已经变黑的硬币时,她激动地对医护人员说:“太感谢你们了。”
儿童误吞异物十分常见,大部分发生于6个月到6岁的儿童,以鱼刺、硬币、电池、磁铁和小玩具居多。
大部分异物可随肠道自行排出,有些异物需要通过内镜取出,有些异物由于嵌顿时间过长,如枣核等特别尖锐的异物会导致胃穿孔,需开腹手术取出。
消化道异物引起的消化道黏膜糜烂、溃疡、穿孔的概率较大,特别是吞入钉子、带尖带钩的异物或纽扣电池这样的腐蚀性异物,必须立刻到医院检查处理。医生可以通过胃镜用异物钳、网篮等特殊工具将异物取出。对于较小的异物,如无毒的玻璃球、硬币、塑料纽扣等圆钝的异物,如果已通过了食道,进入胃或肠,且无吞咽困难,也无其他不适,可以先观察数日,等待其自然排出。若一周后仍未排出,需到医院检查,拍片了解异物位置。不要盲目吃韭菜、香蕉,非但不能使异物排出,反而增加了异物取出的难度。
警惕“祸从口入”,预防是关键,在此提醒各位家长:
1.婴幼儿和儿童必须有大人看护;进食时保持安静,切勿逗笑及呵斥。
2.加强高危物品的存放与保管,剪刀、纽扣、缝线针等尖锐物品应放到盒子统一收纳,放到小孩难以触碰的地方;腐蚀性液体妥善保管,标志醒目。
3.尽量选择一体合成的玩具。对于组合玩具,游戏完毕应清点数量。较小的物件不要给孩子玩耍,如:硬币、纽扣电池等,强烈不建议给幼龄儿童购买磁力珠玩具。
4.尽量给孩子选择简单、不带饰品的衣物。
(段桂洪 宋鹏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