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 徐永立 (原阳县)
三
可是1959年夏秋,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的四条河流断流干涸,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建成的水库无水可蓄。林县县委经过多次讨论,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县。但是在林县境内没有这样的水源,林县县委把寻水的目光移向了林县境外,想到了水源丰富的浊漳河。
杨贵亲自带人沿浊漳河溯流而上,寻找稳定的水源,发现浊漳河在山西长治平顺县境内有丰富的水流,年径流量达到7.3亿立方米。杨贵心情十分激动,6月15日返回县委机关,夜里,他挥毫赋诗:“三河流水汇浊漳,源头高于天桥上。昔日漳河沿旁过,隆虑大地闹旱荒。神州今朝日月变,定叫漳水来我乡。林县山川抿嘴笑,穷村有水变富乡……”他横下一条心,要率领群众大干苦干几年,让漳河水流遍全林县。
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作出引漳入林的决定。
为了让山西方面同意引水,杨贵除了请河南省委与山西省委协商外,还趁春节之际给时任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打电话拜年,恳请曾在林县工作过的老书记帮助协调解决。陶鲁笳离休后也居住在北京,杨贵时常去看他。两人谈起那段往事,老书记总是感叹道,当年他以为杨贵只是修条小渠解决吃水问题,哪知道竟然修了这么大一条人造天河!
当时,引漳入林工程的设计重任,杨贵交付给了吴祖太。
吴祖太带领技术团队经过测量,将引水点定在山西平顺县石城公社崔家拐村候壁断,终点在林县任村公社坟头岭,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平均坡比为8000∶1,也就是说渠水每流8000米,落差只有一米,渠线全是从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通过,随山势蜿蜒盘旋。
在测量时,水平仪在悬崖上找不到合适的支点,吴祖太就让人用绳子把他吊在悬崖边,让水平仪的两个支点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来测出渠线。由于好多天都在山里搞测量,吴祖太的头发、胡子长得特别长,蓬头垢面,衣服也被岩石和荆棘扯成了一条一条。他白天不敢进城,怕吓着群众。回到县城第一件事就是烧一盆开水,把衣服里的虱子烫死。由于测量队缺少水平仪,吴祖太就做了一种叫“水鸭子”的简易水平仪,即在一个洗脸盆中盛上半盆水,再在盆里放上一个空碗浮在水面上,空碗上放上一根直棍,通过棍子两端的点和要测定的点共三个点连成一条线,来测量水平是否准确。
就是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吴祖太和测量人员爬过了550座山,蹚过了无数条河流,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设计蓝图《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
当他把测量图纸交到杨贵手中时,杨贵看着胡子拉碴、衣服破烂、像个野人一样的吴祖太,泪流满面。他抱紧吴祖太,动情地说:“谢谢,谢谢,林县人民感谢你啊!”杨贵嘱咐食堂蒸包子犒劳吴祖太和测量队员,大家吃得狼吞虎咽。杨贵问:“祖太,吃了几个?”吴祖太不好意思地说:“七个,嘿嘿。”
1960年2月11日,红旗渠工程动工建设。
工程指挥部设在山西平顺县王家庄的三嵕龙王庙内,杨贵和吴祖太的办公室正对门,他们经常一起交流修渠思路。修渠之初,采取全线开工,战线拉得太长,杨贵领导起来不方便,吴祖太监测施工质量也不方便。他们及时研究,将修渠思路调整为“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段段突击”。吴祖太的设计富于创新,解决了许多难题,如青年洞一段,原拟绕山挖明渠,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经过反复比较,吴祖太改进设计方案,采用凿隧洞的方式,让渠道通过天险绝壁。在总干渠跨越浊河的地方,他拜访附近山村老人,掌握河道地质基础和水文资料后,科学地设计出“空心坝”,让渠水从坝心通过,河水从坝顶溢流,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矛盾。他根据王家庄隧洞的土质特点,把原来设计的“单孔洞”改为“双空洞”,这样既能缩小洞顶跨度,又能确保隧洞更加坚固。
1960年3月28日,吴祖太发现王家庄隧洞洞顶的裂缝掉土严重,出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他不顾个人安危,与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察看险情。不料,洞顶坍塌,夺去了他年仅27岁的生命。
吴祖太牺牲的噩耗传来,杨贵极其悲痛,心就像刀割似的。吴祖太在杨贵心中,不只是一名技术人员,一位同事,更是亲如手足的兄弟啊!他在回忆录《红旗渠建设的回顾》里写道:“林县的每一处水利工程,都有他留下的心血。他走得太早了,太可惜了!”
面对吴祖太的离去,林县人说,一个外乡人,为我们付出这么多,如果不把渠修成,就无颜面对吴祖太的在天之灵!
杨贵立即主持成立治丧委员会,召开追悼大会,悼念这位为红旗渠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设计师。
正好在这一天,上级根据吴祖太的生前申请,正式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可惜,他再也看不到正式批准文件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