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会有朋友问:“膏方和汤药有什么区别啊?”这里面区别可大了。
《黄帝内经》中记载,中医用药常见有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神农本草经》说:“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这里的“水煮者”指的就是汤剂,包括外用洗剂;“膏煎者”则是指膏剂。这段话是说,药物根据种类、功效的不同,适合的剂型是有区别的,有的适合水煎,有的适合做成膏煎剂。
膏方和中药汤药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用中药饮片熬制的。膏方的处方原则和汤剂一样,讲究一人一方,因人而异。
膏方和汤方功效不同。膏方在治疗慢性疾病、亚健康、调理虚损、养生保健等方面有较好的优势,一般不用于急性病和危重症。汤剂,内外妇儿各科都会用到,急性病和慢性病也会用到,既可治标又可治本,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药剂型之一。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来说,汤剂用药多在10余味药以下,张仲景的经方多在10味药以下。所以汤剂主要针对具体病症的治疗。而膏方往往使用大方,一张处方甚至多达三五十味药物,一料药材总重可达几千克。因为用药品种多,需要根据病情由有经验的医生组方。从临床经验来看,膏方的滋补作用更温和持久,更容易避免上火,并有较好的滋补效果,主要适合于补虚;而汤药补虚往往于病症发作时使用。
在制作膏方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加入一定量的辅料,如饴糖、蜂蜜等,不但口感好,而且有健脾缓急的功能,可直接用开水调服喝,也可以直接饮用。中药汤药是中药饮片加水煎熬而成,工序复杂,而且味道有的苦、有的怪。
归纳起来,膏方有以下几大好处:一是药味多,可多方兼顾;二是效果温和持久;三是口感好,不易伤胃;四是易保存、易携带。 (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