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见或者听不清,是许多老年人的烦恼。有很多老年人因为怕麻烦别人而默默承受这些困扰,因而变得越来越沉默孤独。
老年听力损失,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或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而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生理年龄增加而引起的听力下降。虽然听力损失是一种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衰退的常见表现,但并不意味所有的老人都一定听力不好,这里存在程度的差异。老年人的听力损失,不仅与年龄相关,还有其他综合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可能会因为一些慢性疾病而引发听力损失;也有可能是在幼年或者中青年时候,出现各种耳科疾病引起听力下降,如中耳炎等。因此,当年龄再叠加疾病因素时,老年人出现听力下降的程度就会比同龄人严重。考虑到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听力下降的人,或者在个人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一些与遗传有关的听力损失,再叠加上年龄增长、慢性疾病、噪声损伤等因素,那么其听力损失一定会比同龄人更明显。
老年听力损失可以逆转吗?
与年龄增加相关的听力损失不能逆转,只能用一些康复方案去改善听力,比如助听器。但是有些耳病,如突发性耳聋等,也要积极治疗,保护听力健康。这里要提醒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注意预防听力损失。研究发现,糖尿病对老年人的听力有不小影响。
十聋九痴是真的吗?
国内外研究都已经聚焦到老年听力下降和老年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对于轻度听力损失还是重度听力损失的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下降程度等,都比听力正常的同龄人高。所以,老年听力损失不只是听不到的问题,还对大脑的神经活动有影响。
如何尽早识别自己有无听力问题
教大家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手指放在耳边搓一搓,测试有没有听力不好的问题。另外,也可以通过耳语、机械表等生活中可以发声的东西等,有目的地测试老年人对声音的反应。如果家属用言语声进行测试,要注意遮挡讲话的口型,避免老人通过唇语得到提示,影响判断。
长期耳鸣是听力下降的前兆吗?
耳鸣和听力下降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年轻人也会因为加班、熬夜等原因出现一过性的耳鸣,但这不一定代表听力下降。但是,对于老年人,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病、有家族性听力损失的老年人来说,出现耳鸣时,一定要去医院做听力检查。此外,老年人应该有听力筛查的概念,如果发现听不清或者言语交流困难时,应尽早去医院做听力检查。
助听器必要时才戴上,可以吗?
很多老年人觉得一旦戴上助听器就离不开了,所以常在必要时才愿意佩戴。实际上,使用助听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突然戴上助听器,使用起来可能没那么顺手。而且,助听器也需要保养,如果经常不使用,一旦突然佩戴,助听器就会显得不那么好使。
长期掏耳朵会影响听力吗?
耳科医生不建议掏耳朵,因为耳朵有自洁功能。如果耳朵痒还经常流水,说明耳朵生病了,应及时找医生治疗。
药物性听力损失的老人,要坚持用药吗?
药物性听力损失是指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耳聋。这里的药并不是指老年人长期使用的治疗慢性疾病的常规药品,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对听力有损伤的药物,称之为耳毒性药物,最常见的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这些药的使用要慎重。当然,因为担心耳聋而不用药的想法也是错误的。
避免年老了听不清,记得这样做!
首先,保护听力,应该从小做起,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进展,以一个非常健康的身体状态进入老年。其次,老年人如果有听不清,同时伴有耳鸣和眩晕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最后,不要觉得耳朵听不见是伴随衰老出现的正常现象,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可取。
(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