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
      
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简国庆领衔——
机器人清除八旬患者颅内血肿

近日,市二院神经外科使用立体定向机器人系统,为一位80岁的脑出血患者进行了治疗。专家利用机器人精准穿刺患者脑内血肿,将血肿引流,减轻占位效应、脑水肿以及继发性脑损伤,加快患者恢复。患者术后一周血肿已基本吸收,出院后将进一步行康复治疗。

10月25日18时30分,家住辉县市的苑先生,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左侧肢体乏力,进而意识不清,呼之不应,随及被送至当地医院,查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被送到市二院,住进神经外科。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不规律服用药物,血压未监测。

患者入院后呈嗜睡状态,左侧肢体偏瘫。行头颅CT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40ml。

神经外科医生给予控制血压、止血、脱水、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后,患者出血基本稳定,但吸收缓慢。

市二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简国庆,组织科内医生讨论后认为,该患者脑出血已过急性期,但如不积极进行干预,仅靠保守治疗,血肿完全吸收至少要三四周时间,而血肿的分解产物和损害脑组织释放出的血管活性物质等可导致局部血流降低、炎性反应、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血肿周边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改变等。这些损伤因素随时间延长可以逐渐出现,并相互累加,从而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损害 ,其中继发性脑损伤可能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它可以进一步加重神经元损伤,从而影响预后。应当在风险允许范围内积极进行外科干预,加快患者血肿吸收,促进恢复。

传统的开颅手术必定会牺牲手术路径上的正常脑组织,甚至损伤重要的神经功能;而常规血肿腔置管又往往受限于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出现位置摆放不到位情况,不但引流效果差,还有可能造成新的损伤。

市二院神经外科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外科病房及新乡市神经外科疾病微创诊疗中心,已经收治了大量脑出血患者,并且在脑出血患者的外科治疗和加速康复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简国庆决定利用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机器人,准确穿刺血肿,将脑内血肿引流,减轻占位效应、脑水肿以及继发性脑损伤,加快患者恢复。

据简国庆介绍,神经外科机器人具有超高精准度,通过高精度立体定向仪器,准确定位手术靶点,避免损伤脑组织的正常功能,能把治疗范围精确到1毫米之内,解决了外科手术不能精确治疗病灶的弊端。

截至目前,市二院神经外科已经常规开展了数十例机器人辅助下肿瘤活检和血肿穿刺引流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郭佳宝)

□相关链接

高血压脑出血的成因及危害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机制,为脑内的小动脉形成微小夹层动脉瘤或粟粒样动脉瘤,因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出血后血液及机化的血肿主要聚积于脑实质,部分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其损伤机制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主要来自血肿对脑组织的直接损伤,与之相关的有出血速度、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等因素;而继发性损伤包括血肿的分解产物和损害脑组织释放出的血管活性物质等所致的局部血流降低、炎性反应、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血肿周边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改变等。这些损伤因素随时间延长可以逐渐出现,并相互累加,从而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损害 ,其中继发性脑损伤可能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能进一步加重神经元损伤,从而影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