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秋季养生要注意什么

□市中医院专家解读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合适。

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过夏季过多的疏泄之后,身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

秋季养生还要注意健康饮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大有好处。还要注意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所以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可以帮助体内的湿热之邪排出。

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秋天气候渐冷,外出活动要注意穿衣保暖,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身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也是增强身体对冬季寒冷气候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

(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