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同盟大地,到处是新鲜萌动的勃勃生机,美丽乡村迎来了一年中的盛景之时。从黄土地上的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到“获嘉彩麦”基地,再到游人如织的同盟古镇袁家村,电网作为基础设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获嘉彩麦”领跑春天
“再过十几天,这批彩麦就要丰收了。”5月10日,“获嘉彩麦”基地负责人赵改荣看着长势喜人的麦子笑着说。
据介绍,“获嘉彩麦”基地2019年建成,集彩色小麦科研、育种、种植、深加工、销售为一体,试验田面积达100余亩。从基地报装用电开始,获嘉县供电公司位庄服务站就为基地建立了客户档案,定期上门走访(如图),了解客户生产用电需求及变化,确保供电服务24小时“不掉线”。
在组培室内,一排排育种架上方,专门架设的LED灯正在对彩麦种子材料进行不间断的光照。“这里面有5个黑麦品种、5个绿麦品种和1个糯小麦品种。组培室的光照、温控、通风等系统全部实行24小时自动化控制,种子能科学繁育,电力服务功不可没。”赵改荣说。
彩麦基地建立“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特色种植产业化。“我们不仅种彩麦,还要搞好深加工,拉长经济链,发展‘彩色经济’,比如彩色面粉、彩麦花艺等,和大家伙儿一起致富。”说起未来,赵改荣信心满满。
“绿尖尖”长出新希望
5月4日下午,在获嘉县徐营镇北街村的芦笋种植产业基地,基地负责人浮宗坤将最后一箱芦笋搬上货车,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今天这车装了87箱,一箱60斤,总共超过2.5吨。批发商的货车两天就来一趟,把我们的芦笋运到深圳那边的连锁大超市,不愁卖。”
据浮宗坤介绍,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芦笋采摘高峰期,采摘装好箱的芦笋需立即放到冷库中保鲜,没有电可不行。
虽然对用电可靠性要求高,但浮宗坤却并不为此担心。获嘉县供电公司徐营供电所台区经理金则成,就是基地的坚强“后盾”,从当初的冷库报装用电,规划最佳用电路径,到农忙时节灌溉用电,金则成都是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浮宗坤从没为用电问题烦恼过。
“这是徐营镇政府扶持的种植项目,附近的村民指望这芦笋赚钱,用电必须保障好。明年,政府还要帮老浮建更大的厂房和冷库,咱的服务也要跟得上。”金则成说。
古镇变身“后花园”
“你好,你这个移动插座最好用胶带再固定一下,周围有水,掉落了会很危险。”5月5日下午,获嘉县供电公司亢村供电所志愿服务小分队穿行于同盟古镇袁家村,对景点内商户进行安全用电巡检,并送上便民连心卡与安全用电小册子。
据介绍,同盟古镇袁家村位于获嘉县亢村镇府庄村,是集民俗体验、特色美食、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为一体的中原休闲度假胜地。2019年6月14日,获嘉县供电公司接到同盟古镇的高压新装业务申请,报装容量达2520千伏安。由于开园时间在即,时间非常紧急,该公司组织精干力量勘查现场、论证选定可靠电源、优化电力路径,以最快速度确定供电方案,于次月15日送电成功,为同盟古镇提供了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
“我们的用电报装真的是一次也没跑过,全部是供电公司上门服务,我们平时每月电费在12万元左右。有了供电所的贴心服务,客人在我们这吃得开心、玩得开心。”同盟古镇负责人李佳说。
每逢假期,同盟古镇客流量剧增。该公司亢村供电所都会在原本的属地化巡视基础上,加派人手对同盟古镇供电的10千伏亢府线进行特巡,并在保证所内正常工作的基础上,专门抽调党员志愿者,义务为同盟古镇查看线路和设备,保障景区用电可靠。
(冯楠 王培 苏震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