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医叫扁鹊,曾三次进劝蔡桓公治病,奈何蔡桓公不听,最终病发身亡。这便是成语“讳疾忌医”的由来。近日,某房产公司的董事长游某,用生命演绎了现实版的“讳疾忌医”。
4月6日凌晨,游某被查出心肌缺血,医生反复劝说其住院治疗,并强调病情随时可能恶化,存在猝死的风险。尽管如此,游某却认为医生只是在吓唬他而已,还声称自己是“老天爷不收的人”,随后亲笔签下了“拒绝住院”。然而5天后,他就猝死了!
事情发生后,众多网友唏嘘不已:“他遇到了扁鹊,却当了蔡恒公,最终丢了自己的性命!”也许会有人问,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不在就不在了呢?难道仅仅一个“心肌缺血”就能引起猝死吗?
猝死,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发死亡。在临床上,心源性猝死占猝死的70%~80%。换句话说,多数情况下是心脏扣动了猝死的扳机。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中引用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虽然发病率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算高,但以中国庞大的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患者数要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会有1人发生心源性猝死,为世界之首,而且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
《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显示,影响猝死的主要因素是情绪激动(25.66%)和劳累(24.53%)。
对身体来说,情绪激动就像大坝决堤,会在短时间内对心脑等重要脏器造成冲击;而劳累则是慢性消耗,由它诱发的急症看似无迹可寻,其实“蓄谋已久”。
怒发冲冠不仅会让人胸闷,还会让人离猝死更近一步。当情绪激动时,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从而心肌耗氧量将增加,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同时,情绪激动也会威胁到脑血管,《欧洲心脏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愤怒情绪爆发后的2小时,中风风险会增加3倍。
此外,临床发现,很多猝死的人都曾经历过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的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人的2倍。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会让交感神经一直处在高度兴奋状态,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时,心脏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血液压入已经变细的血管中;而血管也要承受高压、高速血流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长此以往,心脏和血管都会遭受极大的伤害。
熬夜的危害就更明显了。每晚睡眠时间不超过5小时的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是睡眠时间在6小时~8小时的人的2.3倍。大量研究报告表明,睡眠时间与各种健康问题之间有显著关联,多种炎症、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等,都和睡眠不足有直接联系。
猝死还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多项研究显示,极端气温的冬夏季猝死率要高于春秋季。冬天,人体在低温状态下,外围血管会收缩,血压上升,心脏负荷会增加;夏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可能出现缺血缺氧反应,加上体内水分流失,导致血液黏度上升,循环受阻,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季节交替时天气不稳定,也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
出现心肌梗死,黄金抢救时间为发病后的120分钟之内。如果在120分钟之内得到及时救助,患者康复的希望和概率会大大增加。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会增高,康复的概率会降低。
正所谓,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的医生提醒大家,一旦发生心肌梗死,请尽快联系正规医院。 (段桂洪 宋鹏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