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11月7日 星期

追梦
——新乡市一中80周年校庆怀想

余如健(新乡市)

8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对个人来说已届耄耋之年。2020年9月29日,新乡市一中80周年校庆与共和国71周年国庆同步,又恰逢中秋佳节,可谓三喜盈门。作为参与者、见证者,收获太多感动与美好,引发许多怀想。

时下,流行追星热,一些人盲目崇尚演艺明星,可是,新乡市一中学生追的是科学之星、学术明星、公益之星。校庆日,1948年毕业于太行公立五联中,14岁就和游击队队长郭兴一同抗日的尚振国胸佩勋章,坐着轮椅来了;1945年正读高二时投笔从戎,参加新中国第一代海军,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国庆阅兵的老将军许培基,在儿女的搀扶下蹒跚而至;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赵振业;科学家娄辛丑;企业家、慈善家李玉田;“最美志愿者”安玥琦;解放军940医院全军血液病中心主任、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吴涛等,他们从天南海北奔向母校,寻根寻梦。一家三代甚至一家四代,夫妻、兄妹、姐弟同为新乡市一中毕业生的大有人在,这是家学渊源,浓浓的一中情结。在“育田数理探索馆”揭幕后,学生们欢呼雀跃,蜂拥而上,把心目中的明星和校领导及敬爱的老师们围在中间,向他们投去敬佩的目光,送上真挚的祝福,因为他们正是一中精神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代表。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上世纪50年代,在新乡市一中学习的王玲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离校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如今年届八旬的她时刻惦记着母校,两年前,她开始动手绣制一幅2米长、1米宽的大型《八骏图》,想作为贺礼送给母校。然而,由于身体原因,最终没能完成作品。校庆前夕,王玲珉托付家人将这幅没有完工的《八骏图》,从千里之外的东北寄到了母校。作品虽没有完成,但一针一线寄托着学子对母校的深情厚谊。昂首奔腾的骏马,彰显的是风采,凸显的是气度,当《八骏图》在校庆庆祝大会展示时,全场无不为之动容。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2006级学子马一凡毕业于少儿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开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自主创业,成绩斐然,每年他都要回母校看望老师。为感谢母校,他送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刻有“知礼而立世”五个大字的卧石,为一中校园再添新景观。“一中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我时刻铭记老师们辛勤的培育,并愿意和一中分享自己成长的喜悦。”马一凡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1967届校友李玉田,白手起家,把一个年产生铁量16万吨的济源钢铁厂带进世界钢铁企业100强,他为母校捐赠300万元建设国内一流的“育田数理探索馆”。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对李玉田先生的义举深表钦佩,挥毫题写“育田数理探索馆”馆名。校庆日当天,李玉田给新乡市一中学子带来一场《爷爷的高中岁月》讲座,与相差一甲子的学弟学妹谈心交流,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老校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朴实无华,催人奋进。报告结束后,李玉田和他当年的老师李万珠老校长在报告厅门口见面,师生手挽手交谈,亲切无比,珍贵的一幕定格在树影婆娑的白杨树下。是啊,数十年过去了,校园变大了,变美了,但永远不变的是学子的初心和梦想。当新乡市一中校长王伟高声宣布每年9月29日为校友返校日时,校友们禁不住动情落泪,回家、回家,每年都要回家……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是学子对母校的报答。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名毕业生说:“一中是我少年时期追梦路上的起点,我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成长最快的日子,这段经历总是坚定地支撑着我迈过人生道路上的每一座高山。”另一名毕业生说:“一中给我的爱和温暖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表达的,一中教会了我什么是坚持,教会了如何去把握和前进,我永远忘不了母校的培育之恩,向大爱无私的老师们致敬!”诚然,并不是每一名一中毕业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只要保持一颗善良和感恩的心,在平凡的生活中充满正能量,同样光荣!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远在美国洛杉矶的2006届校友遥祝母校80岁生日快乐,他说他的父亲是1983届校友,2010年新乡市一中70周年校庆,父亲为母校献上书法作品和纪念文章,5年前父亲去世,今年他替父亲见证母校的成长和发展。有校友感慨:“一中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父母都曾在一中执教,一中为我们家培养了两名北大学生,我爱我的母校。”

校庆的礼花已经散落,校庆的礼乐已停止演奏,但校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远没有结束,值得久久回味。忆往昔,绝非为了沉湎荣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寻根问祖,纪念是为了激励、奋起,更是为了把握现在和开创未来。

新时代,新乡市一中再出发。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