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11月7日 星期

一部“地方志”财富有传承

图为定国村党支部书记郭长江、支部委员郭光山等,在村党史馆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一行共同重温党的辉煌历程。           李辉摄
郭氏祠堂
郭赞兴摄

11月4日,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一行走进省级文明村——牧野区定国村,在党史馆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在村史馆找寻历史根脉,见证村庄变迁;在郭氏祠堂浸淫传统文化,感受乡村文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它是乡村社会稳定的基石,是农民相互联结的精神纽带,精神振奋,自然生发激情,注入动力,改变陋习,定国村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财富,值得珍视和传承。(平文)

厚植根基

李辉

深秋伫立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郭氏祠堂前,脑子里不由得冒出“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之古语;同时,又想起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人海茫茫,逐利忙忙。在牧野生活几十年,流于肤浅,喧嚣如浪,却无法做到潜身岛礁,一任风潮乱云渡。此时在郭氏祠堂“劝学、忠孝、清廉”的浓厚底蕴中浸淫,对殿檐下悬挂的明清大儒孙奇逢隶书联“清白仰前人想见贻谋永久;耕读传后世应知创业艰难”品思再三,遂更添人生若玉、清贞亮节;品德若树、彬郁英秀的情愫。

作为省级文明村,定国村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坚定文化自信,牢固

思想根基,展现出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面貌。厚植文化根基,一个民族就能经历风雨,砥砺前行!

血脉根源

靳长文

走进定国村,走进定国村党史馆,走进定国村郭氏祠堂,让我们既看到了村庄,又记住了乡愁。峥嵘岁月稠,游子的根一旦扎进故土,无论走多远,也走不出乡愁的目光。

一个村落,一种风貌;一座祠堂,一个传奇。定国村郭氏家族通过传承千百年的家风祖训,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温情的血脉根源。

“清白仰前人想见贻谋永久,耕读传后世应知创业艰难”。几百年来,郭氏家族薪火相传,青出于蓝胜于蓝,有廉正自律、正色拒贪的陵川县主簿郭永坚,有忠孝双全、廉政爱民的伊王府左长史郭孔完等。这么多年来,定国村郭氏家族没有出现一个贪官污吏,无疑是“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的佐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参观定国村党史馆,让我们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憾,灵魂再次受到洗礼。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在一代代党员干部的奋斗中,变成了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正是春满大地无限好,光前裕后向前方啊。

祠堂史痕

郑胜玲

在新乡,知道定国村的人不少,但对村里的郭氏祠堂了解的人并不多。定国村,原叫定郭村,村里郭姓居多。《郭氏族谱》自明万历年间开始修谱,至今已记载传承了三十多代。

三十多代,绵延四百多年,其间郭氏家族人才辈出。或为官为商,或钻研技艺,精英涉及多个领域,著述遍布全国各地。郭氏祠堂的建筑规模及丰富详实的资料,在豫北乃至全国均排前几名。一个祠堂,一本族谱,可谓一部“地方志”。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云,在郭氏祠堂无不留下印痕。如果你喜欢历史,有时间不妨去郭氏祠堂看看。

把根留住

郭喜林

早就听说,定国村的党史教育工作不但搞得扎实,村里把郭氏祠堂的传统文化也很好地融进爱国主义教育范畴。百闻不如一见,当我们一行踏入定国村村委会的那一刻,就感到有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个村的党史教育的确搞得具有鲜明特色,从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循序渐进地展开,深刻反映了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定国村的郭氏祠堂,文化博大精深,在历经风雨的三十多代郭氏族人绵延继承中,人才辈出,

为国家各个时期的建设作出了贡献。郭氏祠堂作为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当选首届中华郭氏十大祠堂,并成为“世界因你而美丽——魅力中国”的宣传名片,这分荣耀,当之无愧。

家风家训

朱文君

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家风家训对家庭和谐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以郭淐为代表的郭氏家族成员,至今已传承到三十多代。他们秉承“忠孝持家、诗书继世”的优良传统,进可仕,退可耕,将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融入到家族文化和家风家训传承中,无声规范自身言行,并世代相传至今,诠释了家国天下、忠厚仁义的优良传统。

好的家风关乎党风政风,风有尘、莲不洁,一个村庄的文化“荷塘”就难有诗意的月色。不健康的血液,注定影响社会的机体。定国村郭氏家风家训的传承,向上向善,对党员干部廉洁齐家、廉洁自律同样能起到涵养清正之风、助力廉政建设的作用。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