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向好,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同比持续下降,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当前安全生产基层薄弱、基础脆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重视不够、检查不细、执法不严、落实不力等问题仍然突出,重大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全稳定是最大的政治和最根本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保稳定、顾大局、守纪律的高度,围绕“一杜绝、两下降”(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这个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各项工作。
核心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容挑战的红线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空前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汇报,40余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我们新时期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遵循。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安全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安全措施,不断推进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切实承担起了“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当前,随着汛期的临近,极端恶劣天气增多,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和灾害事故,防范事故、保持稳定任务艰巨。全市上下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居安思危的忧患,牢牢绷紧防范安全风险这根弦。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居安思危,久安思危,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持之以恒抓落实,切实把安全生产这一重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重点是要坚决防范风险隐患。“保安全千日不足,出事故一刻有余”。安全生产“久安生危”的特点和“木桶效应”规律,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当前,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大量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行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一些“想不到、管不到”的领域风险逐步显现、交织叠加。城市人口密集,运行系统复杂,系统性风险突出;农村生产经营活动增加,但多数是小作坊、小加工点,进一步放大了安全风险系数;我市危化品企业数量多,但多数企业规模小,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一些企业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衰减,安全措施不完善、不落实,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安全发展的理念还不够深入,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有待提高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盯紧薄弱环节,着力防控风险、补强短板、消除隐患、强化监管、提升能力,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重点整治和双重预防,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和灾害事故发生。要强化安全隐患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做到隐患排查零死角、安全监管零盲点、风险管理零失控、责任落实零容忍。要严格落实“重患即停,重患必停”要求,对发现重大隐患的企业,立即停产停业整顿,决不允许“带病运行”。要统筹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和救援救助,构建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抢险救援三道防线,推动应急管理实现从安全生产监管向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一体化综合协调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全灾种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转变,全力以赴打赢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关键是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落实是安全之本,不落实是事故之源。要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应急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全面加强监管执法,加大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依法监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发现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从严打击处罚,持续保持安全生产严查重罚的高压态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公里”,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监管部门行政执法检查,主动查找和整改问题,提升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确保生产经营安全。当前已进入事故多发季节,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按照“加强合作、高度融合,无缝对接、协同防汛”的总体要求,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管理,细化预案措施,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加强气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紧盯各类重点隐患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严防各类灾害和次生灾害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