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保育初心 守护儿童成长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市育才幼儿园园歌创作背景说明

市育才幼儿园园歌词谱

Array
这首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园歌,是市育才幼儿园从1944年到如今的“时光拼图”—— 一边是冀鲁豫保育院守护抗战将士子女的厚重过往,一边是新时代儿童在绿草坪上追蝴蝶的鲜活日常,每一句歌词都是对历史与童真的温柔拥抱。
你看“绿树红花蝶式楼,一群小鸟飞出来”:现在的孩子们每天清晨走进园门,会指着蝶式楼的屋檐对同伴说“看,小鸟又在筑巢啦”,追着飞鸟跑过园地里的花丛;而在80年前,冀鲁豫保育院的孩子也曾在院子里追着麻雀跑,那时没有蝶式楼,却有保育员用树枝搭的“小鸟窝”。如今园歌里的“小鸟”,恰是穿越时空,将两代孩子的快乐连在了一起。
再听“嬉水塑像歌声绕,绿草坪上笑声传天外”,藏着看得见的时光痕迹:现在的孩子们会围着嬉水塑像,把小手伸进浅浅的池子里拍水,歌声混着笑声飘到草坪上空;而当年保育院的孩子,是在保育员的看护下,用瓦盆接雨水“嬉水”,唱的是“保家卫国”的童谣。 如今园歌里的“歌声”,把过去的坚韧和现在的欢乐,都融进了这方天地。
“妈妈亲,老师爱”这句浅唱,更像一条穿越时光的隧道:1944年,保育院的保育员抱着失去亲人的孩子,用粗布衣裳裹住他们的不安,是“妈妈亲”的最初模样;现在,228名教职工里的中原名师、骨干教师,会蹲下来帮孩子系鞋带、擦眼泪,把“育德养才”的理念藏进每一个拥抱。歌词里的“爱”,从来不是口号,是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没变的温柔。
就连孩子们唱“我是祖国的小红花”时,都会欣喜不已:他们会跑到教室窗台上,指着自己种的小花说“这就是我呀”;而这份“成长的骄傲”,也藏着园所的初心——从当年守护英烈后代“长大成才”的期盼,到现在通过24年混龄教育、“四每七自”游园活动,让在园1383名孩子像小红花一样自主生长,最后唱着“我爱育才幼儿园,我是栋梁材”时,眼里的光与80年前保育院孩子的眼神一模一样。
这首园歌从来不是“过去的歌”,是现在的孩子们追着小鸟时会哼的调,是老师带孩子在草坪上游戏时会唱的歌,更是把1944年的温暖、上世纪90年代的创作、当下的欢乐,拧成一根“时光绳”——牵着历史拉着童真,让每一个在育才长大的孩子,都能在歌声里摸到园所的温度。 (李彦辰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