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深化聚人心 力量汇聚促发展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熊启朕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宏伟蓝图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为新时代的征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改革不仅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钥匙,更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引擎。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改革中把握好“时度效”,确保改革举措精准落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
“时”,是改革的节拍,是行动的指南。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伟大的变革都发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正当其时。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改革也要注重时机的选择,要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力度,确保改革举措在最佳的时间窗口内推出,取得最大的效益。
在把握“时”的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确定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对于那些已经看准、条件成熟、共识度高的改革举措,要毫不犹豫地推进,确保改革成果早日惠及人民群众。对于那些尚存争议、条件尚不具备的改革举措,要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确保改革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度”,是改革的分寸,是平衡的艺术。在改革中,要坚持适度原则,既要防止改革力度过小,难以触动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又要防止改革力度过大,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寻求稳定,实现改革与稳定的良性互动。这就要求在设计改革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诉求,寻求最大公约数,确保改革举措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把握“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多个群体的利益调整。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改革的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还要注重改革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牺牲长期的发展,要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效”,是改革的检验,是成果的体现。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就是看改革是否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福祉。要以实绩实效为导向,建立健全改革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改革成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确保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在追求“效”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倾向。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提供有力支撑。还要加强改革的宣传和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增强改革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社会氛围。
“时度效”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改革中把握好“时度效”,不仅是对党员干部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更是对智慧和力量的凝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
以改革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要以“时度效”为指引,确保改革举措精准落地、取得实效;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以担当精神为动力,确保在改革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铜陵学院)